陳景恪點點頭:“有幸看到過。”
方孝孺追問道:“書在哪,可否帶我看一看?”
陳景恪搖搖頭:“我答應過別人,不向外透漏此事?!?/p>
方孝孺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,竹書紀年是盜墓賊挖出來的,那這部楚國史書大概也是如此。
而且極有可能是挖掘的還是楚國王室墓穴。
這是死罪,不愿意透漏身份也正常。
可無法看到實物,他又如何能相信陳景恪所言真假?
陳景恪自然也知道他的想法,心下也很是無奈。
他說的楚國史書就是《清華簡》,前世兩千年后才出現(xiàn),他上哪給方孝孺找去。
這套竹簡首次露面是2006年,香江一家拍賣行上。
水木大學的校長得知后,就組了個飯局,找來幾人討論這份竹簡。
最后由水木大學的校友買下,捐贈給了學校。
也因此,這一套竹簡被命名為《清華簡》。
根據(jù)文字內(nèi)容可知,這是楚國史書,應當是楚國古墓出土。
但具體是哪座墓,誰都不知道。
有句話說得好,孤證不立。
如果只有《清華簡》一部史書,大家還能懷疑它的真實性。
事實上《竹書紀年》也因此備受質(zhì)疑。
現(xiàn)在兩本書相互印證,確定了它們的真實性。
也為竹書紀年洗清了冤屈。
前世陳景恪還一度以為,這倆名字指的是同一本書。
后來上網(wǎng)搜了一下才知道,這是兩部不同的史書。
他還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人拿著這兩部書,去指責司馬遷的《史記》。
說他篡改歷史欺騙后人,人品實在敗壞至極。
陳景恪覺得,這還真有點冤枉司馬遷了。
始皇帝為了統(tǒng)一人心,收繳天下史書,很大一部分被焚毀。
然后項羽一把火,將秦皇宮的藏書,燒了個干干凈凈。
至此先秦史,尤其是遠古史,徹底成了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