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標早就料到這一點,提前一步知會各地方衙門。
沒有召見就不要來了,管好地方,配合金鈔局工作就好。
即便如此,他剛到的時候,山東布政使也帶領上百位官吏、士紳前來參拜。
朱標看著這位布政使,心里暗嘆不已。
倒不是針對這位布政使,而是因為別的事情。
按照規(guī)定,布政司的最高領導應該有三個。
分別是主管行政的左右布政使,以及主管司法的按察使。
但因為胡惟庸案和趙瑁案,職務出現(xiàn)大量空缺,導致山東布政司就只剩下一個布政使。
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布政使權力過大,不利于政局穩(wěn)定。
可這種重要位置,一時間還真不好填補。
低級官吏可以通過選拔民間人才來擔任,高級官吏必須要經過系統(tǒng)培養(yǎng)才行。
主要是缺口實在太大,人不夠用了。
這也是他不愿意大開殺戒的原因。
但現(xiàn)在說這個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,只能加強監(jiān)管,盡快將空缺補上。
很快朱標就安頓好,開始了工作。
他當然不會說自己的真正目的,表面上就是來推行寶鈔新政的。
根本就沒有人會懷疑。
暗地里則派人去打探,民間關于黃河的輿論。
百姓的反應嘛,其實沒多大反應。
黃河奪淮入海已經過去二百二十余年,期間連年戰(zhàn)亂,百姓流動也很大。
到了當前,百姓關于黃河的印象,就只有那一條故道了。
也就住在黃河故道附近的人,還在流傳一些不知道真假的傳說。
有黃河會如何,他們不知道。
可能會好一點吧,但誰知道呢。
再說了,這么大的事情哪輪得到小民百姓操心。
上面的人說要改道,難道我們還能反對不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