權(quán)力討厭空白。
朝廷管不到的地方,很快就會有別的勢力插足,填補(bǔ)空白。
案件審結(jié)率低,也同樣會給這些勢力滋生的空間。
天長日久,這些盤根錯節(jié)的地方勢力,就會反過來掣肘朝廷。
司法體系能不能動搖儒家的根基,他暫時還看不到。
卻能看得出,這是在填補(bǔ)一片空白區(qū)域。
提高辦案效率,擴(kuò)大朝廷在地方的影響力。
削弱地方勢力的增長,同時還能分地方主官的權(quán)。
可謂是一舉多得。
越琢磨,他就越覺得這個想法好,實(shí)在太好了。
“這個司法體系,你提的非常好,之前所有人都忽略的一個問題……”
“而且讀書人也都會支持此法,推行幾乎不會遇到阻力。”
大明一百五十府,一千一百余縣,全加起來又增加了一兩千的空缺。
算上配套的吏員,就更多了。
挖空心思想出仕的讀書人,自然是支持的。
而且這一次增加的,可不是八九品的芝麻官,而是五品到八品都有。
就算是對官吏,也有極大的吸引力。
相當(dāng)于是又多了一條升遷路徑。
唯一可能心存不滿的,可能就是地方主官了,畢竟他們被分了權(quán)。
所以朱元璋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意見:
“將司法官置于行政主官之下,品級也低半級,就能降低他們的抵觸情緒了。”
陳景恪連連搖頭:“萬萬不可,司法必須獨(dú)立于行政系統(tǒng)之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