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版本公主就是個工具人,這還好說。
有些就過分了,將公主寫的很刁蠻,只會幫倒忙。
雖然最后經過主角一番管教洗心革面,可她依然很不喜歡。
必須要改了,公主慧眼識君,一眼就看中了主角。
然后夫妻琴瑟和鳴,一起懲奸除惡為國為民。
而且她還覺得,這些人的想象力太差了。
故事也都是什么斗貪官惡霸之類的,最多就是勸諫皇帝愛民如子。
別的就沒什么建樹了。
和陳景恪的功勞比起來,簡直不值一提。
她準備親自編寫幾個故事,比如主角力推黃河改道,甚至不惜立下軍令狀。
最終改道成功,讓北方恢復生機。
這才是真正的治世之才。
陳景恪早就知道這些故事,只能說說書先生立了大功。
還有些落魄秀才跟風湊熱鬧,演繹出了許多版本。
將這些故事梳理成書,他沒有這方面的想法。
實在是太忙了,連《本草綱目》的編寫他都基本擱置了,更別說是寫故事了。
福清想做他自然是支持的,反正閑著也是閑著。
甚至還給她出主意:“朝代不要用大明,前朝也不合適,就用中國?!?/p>
“雖然大家都知道中國就是大明,但多少還是要避諱一些的?!?/p>
“抓緊故事主線,非必要的情節(jié)盡量簡寫。”
“比如去隔壁鄰居家拜訪,一個看門的就沒必要寫。”
“但如果這個看門的在后面很重要,則可以多寫一寫?!?/p>
“再比如景物描寫,如果是為了烘托氛圍,可以稍微寫一寫?!?/p>
“如果不是,依然要簡寫。”
“盡量用半白話文去寫,不要太過于文縐縐的……”
“最重要的就是,紙很貴,不要水字數(shù)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