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蠻人和夷人確實有些部落叛服無常,但也有部落希望成為大明的順民,安心的生活?!?/p>
“對于他們,我們也需要區(qū)別對待?!?/p>
“如此過上幾十年,大明再無蠻夷,全都是大明順民?!?/p>
朱雄英不停點頭,是這個理啊。
朱棡也陷入深思,良久后才緩緩點頭:“說的不錯,是我太狹隘了?!?/p>
陳景恪趁熱打鐵的說道:“況且,你立國的目的是什么?就為了當(dāng)王?然后呢?”
“我們的理想是不是可以更高一點?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,讓國泰民安?”
“蠻夷也是人,也是國家的子民。不將他們治理好,又何談國泰民安?”
“別人可以歧視他們,君主不行……”
陳景恪一番長篇大論,主題思想很簡單,不能歧視蠻夷,要教化他們。
有些話朱棡并不贊同,但總體上來說,他也是贊同這個觀念的。
反倒是朱雄英,一副深以為然的道:
“說的好,教化蠻夷使其懂禮儀明大義守律法,本就是朝廷的責(zé)任,我們又豈能置之不理。”
“我這就寫信給皇爺爺,讓他準(zhǔn)許蠻夷入籍?!?/p>
陳景恪攔住他,說道:“別急,給蠻夷入籍說起來簡單,但操作不當(dāng)反會成為麻煩?!?/p>
朱雄英問道:“那你說該如何做才好?”
朱棡也看了過來,希望能學(xué)到一些東西。
陳景恪回道:“人都是有私心的,對于蠻夷部族首領(lǐng)來說,部民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(chǎn)。”
“入籍就相當(dāng)于是將他們的財產(chǎn)充公了?!?/p>
“并非所有部族首領(lǐng),都能和巴優(yōu)一樣為部民著想?!?/p>
“如果不能解決這一點,恐怕很多部族首領(lǐng)都不會同意入籍的。”
朱棡插話道:“確實如此,而且他們多生活在深山里,想要出動大軍剿滅非常麻煩。”
“這也是歷代,都拿他們沒有太好辦法的原因?!?/p>
陳景恪說道:“辦法其實也有,只是很少有朝代愿意去做?!?/p>
朱棡問道:“哦,不知是何法?”
陳景恪回道:“這個方法分三步走,第一步分化拉攏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