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洋攻略
呂宋國有沒有和倭寇勾結(jié),有沒有行刺大明使節(jié),這事兒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。
不過是裝糊涂罷了。
占了這么大個便宜,不裝糊涂還能咋地。
對于一手策劃了這場滅國案的人,陳景恪也很是好奇。
一個錦衣衛(wèi)密探,一個商人,竟然也有這么大魄力。
尤其是許柴佬,莫非又是個呂不韋?
得知兩人拜訪,他自然是要來見一見的,更何況他們還拿著杜同禮的拜帖。
見面之后,岑信通和許柴佬的態(tài)度非常謙卑,頭都很少抬起。
陳景恪也在觀察他們。
兩人都是三十歲左右,有著明顯的熱帶微黑皮膚。
至于別的,暫時就看不出來了。
他又沒有火眼金睛,沒辦法時刻觀察別人的微表情。
岑信通還帶來了一封杜同禮寫的信,里面詳細介紹了兩人的關(guān)系。
得知雙方還有這樣的淵源,且岑信通明顯有投效之意,陳景恪對待他們的態(tài)度又是一變。
“這件事情你們兩個做的不錯?!?/p>
岑信通心下一喜,連忙道:“謝陳伴讀夸獎,此事多虧了趙少卿和耿將軍,卑職不敢居功。”
陳景恪說道:“你們的功勞朝廷都看在眼里,必定不會虧待你們?!?/p>
“只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,這次你們可能要受一些委屈了?!?/p>
岑信通心下的石頭徹底放下,連忙道:
“此事我二人未經(jīng)朝廷允許擅自行動,朝廷不降罪我們已經(jīng)很感動了,實在不敢邀功。”
這不是客氣,而是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話。
未經(jīng)允許偽造證據(jù)滅國,對于朝廷來說,過大于功。
如果說趙秩和耿子茂還有可取之處,岑信通和許柴佬完全就是死有余辜。
這也是趙秩借著報捷的理由,將他們兩個全都送到應(yīng)天的原因。
正常情況下,至少應(yīng)該留下一個幫忙收集情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