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官吏包括六部等各個衙門的人員,他們的目的就是在洛陽將架子搭起來。
為后續(xù)整體遷徙做準備。
接著,朱元璋任命了洛陽城的大小官吏。
然后從應(yīng)天遷徙了一部分百姓過去。
同時還從江浙、兩湖、川蜀、云貴等地,各遷徙部分百姓前往洛陽定居。
總?cè)藬?shù)達十五萬。
這將是洛陽城的第一批百姓。
這還不算完,朱元璋又下旨拆分應(yīng)天。
這其實是陳景恪的意思:“應(yīng)天實力太強,作為京師自然沒有問題,可作為陪都會搶了洛陽的風(fēng)頭?!?/p>
“且地方太強,也不利于中央集權(quán)?!?/p>
此時的應(yīng)天,地界包括了后世的安徽、江蘇和上海。
地域之廣闊,經(jīng)濟實力之強,由此可見一斑。
未來大明肯定要發(fā)展工商業(yè),這里的實力只會更強。
到時候真的有可能會出現(xiàn),陪都反過來壓國都一頭的態(tài)勢。
而且地方勢力的話語權(quán)太重,也確實會影響朝廷的政策,最后好處全讓他一個得了。
朱元璋雖然看不到未來,但僅憑眼下他就知道,應(yīng)天太強必然是隱患。
群臣自然不會反對,他們比誰都希望大明能平穩(wěn)。
于是,就將應(yīng)天一分為二。
一為江蘇承宣布政使司,也就是江蘇省,省治自然就是應(yīng)天城(南京)。
另一個省的名字就比較有爭議了,大家取了很多名字。
最后朱元璋拍板,鳳皖承宣布政使司,也就是鳳皖省,省治就放在了鳳陽。
鳳取自鳳陽,朱元璋的老家。
皖是因為此地為古皖國地界,取歷史悠久之意。
對這個名字,自然沒有人會反對。
這時陳景恪又不安分了:“陛下,湖廣的地盤也大啊……”
朱元璋看了看地圖,然后湖廣變成了湖南和湖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