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這個政策在,所有麻煩問題就都解決了。
減免賦稅這個看起來比較麻煩。
贍養(yǎng)老人和撫養(yǎng)超過三名子女的,減免一到兩成賦稅。
問題在于,以古代的效率很難準確的掌握人口情況。
而且還有很多事情,是理不清的。
比如家里有四五個子女,輪流贍養(yǎng)老人的,這個怎么算?
所以,在實際執(zhí)行中很難落實。
然而人最擅長的就是偷懶。
人口情況不好掌握,那干脆就不看人口,只看土地。
五百畝地以下的,自己報人數(shù),報上來就給你減稅。
最后的結果,必然是所有五百畝地以下的人家,都能減稅。
當然了,主要還是看上面的意思。
如果上面也支持,那下面必然會是這個結果。
朱標是什么意見呢?
他自然是默許的,或者說這就是他的本意。
給百姓減稅。
然而,減稅要有合適的理由。
沒有理由隨意減,就是君主帶頭破壞稅法。
于是,就想了這個法子。
鼓勵世人贍養(yǎng)老人、撫養(yǎng)孩子,這本身就是很正統(tǒng)的理由。
用這個理由減稅,完全符合當時的規(guī)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