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有特產(chǎn),之前陳景恪提議推廣曬鹽之法,鹽田遍布北平到山東的沿海區(qū)域。
而海津鎮(zhèn)的直沽等地,是最重要的產(chǎn)鹽區(qū)之一。
鹽在古代的地位毋庸置疑。
還有一個原因,這里產(chǎn)海帶。
這玩意兒能當菜能當鹽,還能補碘防治甲狀腺腫大,在古代簡直就是萬能的。
五此時的北平地域?qū)嵲谔珡V闊了,包括了后世的河北、燕京、天津三省。
之前陳景恪就提議對這里進行切割。
只是當時北元實力很強,不斷侵擾北部邊疆。
北平是抵抗北元的前線,切割了反而不方便管理。
所以這個提議被朱元璋給否了。
現(xiàn)在北元已經(jīng)被打殘,漠南幾乎沒有大型的部落,安全有了保障。
再維持如此龐大的一個省份,已經(jīng)沒有什么必要。
而且地方太強,還會影響中央的權(quán)威。
切割就成了必然。
正好這次要設特區(qū),兩件事情趕一塊兒了,可謂是一舉兩得。
當滄海省特區(qū)計劃公布,不出所料引起了朝野反對。
有淡馬錫的例子在,大家對特區(qū)的概念都有所了解。
正因為了解,才更要反對。
在海外隨便弄都沒關系,反正都是新得的土地,怎么搞都影響不到本土。
可大明本土不一樣,這里是華夏的根基所在,是萬萬不能亂搞的。
萬一搞崩了,很可能就會迎來曠日持久的亂世。
皇帝想要搞革新我們理解,可你總得有個頭吧?
一直變下去,國體和人心什么時候才能穩(wěn)定?
民心不安會危及社稷的。
可是現(xiàn)在皇帝要搞個特區(qū),專門研究新政。
這說明啥?說明變革永無止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