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他出門倒也不是閑逛,而是去衙門取信件。
算算時間,楚國的書信應(yīng)該到了。
他接受了岑信通的建議,在滄海省住下后,就主動給楚王朱楨寫信,交流對新政的看法。
雙方幾乎保持著五六天一封信的頻率在交流。
信里,他替朱楨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,又根據(jù)經(jīng)驗指出了很多潛藏的問題。
也因此,朱楨在信里的語氣更加的誠懇,言必稱先生。
感情確實是交流出來的。
一開始他對于去楚國,心里還是有點抵觸的。
倒不是覺得楚國作為藩屬國,前途有限什么的。
主要那里也算是他的傷心地,還有不少故舊活著,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。
現(xiàn)在朱楨如此禮賢下士,反而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慮。
而且他還托朱楨打探南洋諸國的情況,尤其是諸國對南洋大族的態(tài)度。
得知朱樉走后,南洋開始流傳朝廷對大族不滿,導(dǎo)致諸國開始覬覦大族財富之后。
他心中就明白了朝廷的全盤計劃。
誘使諸番蠻對南洋大族動手,朝廷再以保護大明百姓為由出兵,可以說合理合法。
只可憐了南洋大族,成了這場博弈的犧牲品。
這個計謀也是陳伴讀設(shè)下的嗎?真看不出來啊。
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菩薩心腸,雷霆手段。
不過……如果朝廷早就用這一招,或許淡馬錫就不會……
想到這里,他忽然停住了,眼睛里先是恍然大悟,然后就變成痛苦之色。
他終于想明白了一切。
朝廷最開始并不準(zhǔn)備對南洋大族動手,那畢竟也是大明子民。
而且朝廷準(zhǔn)備同化整個南洋,這些大族在當(dāng)?shù)厣罡嗄?,如果肯配合能?jié)省大量時間。
那么是什么讓朝廷改變了主意呢?
淡馬錫的失敗。
淡馬錫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他這個總督軟弱,有權(quán)貴的商隊橫行霸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