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也就意味著,要分封至少十個親王過去。
可是大明的成年親王不夠用,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?
看完這篇文章,眾士子不禁為這個作者的膽量感到敬佩。
這番分析,直接對親王的忠誠發(fā)起了質(zhì)疑。
當年朱元璋為了推行分封,可是殺了很多人的。
殷鑒不遠啊。
所以即便是支持分封,大家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質(zhì)疑親王的忠誠。
而是鼓吹,親王能力出眾,封到外面能開疆拓土,為大明屏障。
現(xiàn)在不但有人質(zhì)疑了,還敢發(fā)表在報紙上。
實在是膽大包天。
不過大家馬上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,能刊登在大明周報上,就說明得到了上面的允許。
也就是說……
眾人都露出了然之色。
太上皇不會懷疑自己的兒子,可當今皇上卻會懷疑自己的兄弟啊。
這大概率是皇帝故意讓人放出的風聲。
這才對嗎,皇權面前無父子,更何況是兄弟。
眾人越想就越覺得這個猜測是正確的。
然后就沒有然后了。
皇帝可以吹風敲打自家兄弟,并不意味著別人就能借風生事。
太上皇可還活著呢,頭版就是他sharen的報道。
他不會拿皇帝怎么樣,卻可以拿下面的人泄憤。
誰都不想觸碰老朱的逆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