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大明的勛雖然多,卻并不會帶來嚴(yán)重的后果。
相反,這些獲得勛位的人,對國家的歸屬感更強(qiáng)。
他們?nèi)チ嘶鶎樱褪菄易詈玫幕鶎庸倮簟?/p>
能大大的削弱宗族、士紳對地方的影響,幫助朝廷更好的統(tǒng)治地方。
這就是陳景恪設(shè)計的整套制度精髓所在。
不過以上數(shù)字,只是總數(shù),并不是現(xiàn)存的人數(shù)。
除去因為種種事情被廢除勛爵頭銜的,現(xiàn)在爵還有四百多人,勛六萬四千余人。
而且,這些勛爵基本都是不加開國字號,要代降繼承。
最多兩三代人,就變成榮譽勛爵了。
所謂榮譽勛爵,就是輕車都尉、公士之類的。
是最低等的勛爵,除了見官不拜等基本權(quán)利,就在沒有別的特權(quán)。
真正加了開國字樣的勛貴,總共不到六十個,就這還要算上建國時的三十多個功勛。
而現(xiàn)在,朱元璋又要對這個數(shù)字進(jìn)行一次精簡。
這四百多人的名單里,涉及侯爵十三人,其中開國侯四人,代降侯九人。
伯爵二十八人,開國伯七人,代降伯二十一人。
另有子爵男爵九十六人,其中加開國字號的有十五人。
剩下的就全是勛了,而且還都是六等以上的中高級勛。
因為低級勛都沒資格被寫在這份名單上。
可以說,大明的爵爺們直接被清除了五分之一左右,中高級勛少了十分之一。
而且表面看這是四百多人,實際上這是四百多個家庭甚至家族。
最后被牽連進(jìn)去的,肯定過萬人。
所以,當(dāng)聽到朱元璋一臉遺憾的說:
“哎,若非要顧全大局,這份名單還能再增加一倍?!?/p>
一旁的陳景恪差點繃不住,您老人家這是sharen成癮了吧。
同時他心中也明白,老朱還是那個老朱,從來都沒有變過。
嫉惡如仇,殺伐果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