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按照朱標的方法,也需要提前囤積大量物資才行。
尤其是鹽,更要提前囤積。
否則到時候拿不出足夠的鹽,也是全盤皆崩。
至于為何不提前允許以寶鈔交稅,原因也簡單,朝廷支撐不住。
寶鈔這東西已經失去信譽,朝廷通過稅收回收,想花出去就難了。
若征收不到足夠的錢糧,朝廷直接就財政崩潰了,到時候引起的亂子更大。
所以不論采取何種方法,都要事先囤積足夠的資源才行。
以現(xiàn)在的生產力來說,囤積這些物資需要大量時間。
鹽。
陳景恪心中一動,問道:“陛下,不知現(xiàn)在鹽場是如何生產鹽的?”
朱元璋盡管很疑惑他為何問這個問題,還是說道:
“沿海鹽場為煮鹽,四川的井鹽據說是用兩種鹵水勾兌而成,具體咱也不甚了解?!?/p>
朱標補充道:“聽說海邊鹽場發(fā)現(xiàn)了曬鹽法,就是將海水圈起來曬干?!?/p>
“只是此法還不夠完善,并未大規(guī)模推行?!?/p>
陳景恪心道好巧,這份功勞拿不到了。
從煮海為鹽到曬海為鹽,是一個質的進步,二十一世紀依然在使用曬鹽法。
只是他對制鹽史了解不多,只知道最開始是煮鹽,后來變成了曬鹽。
但曬鹽法是什么時候出現(xiàn),什么時候普及的,他并不知道,所以才問了一下。
沒想到曬鹽法已經出現(xiàn)了。
不過他也沒覺得失望,不過是一個曬鹽法而已,無所謂的。
事實上,原本的歷史上,最早關于曬鹽法的記錄,是永樂年間。
徹底廢除了煮鹽,改為鹽田法。
按照時間推算,曬鹽法應該在洪武年間就出現(xiàn)了。
朱標又問道:“你問這個做什么,莫非你懂制鹽?”
陳景恪搖頭道:“臣不懂制鹽,不過偶然從書中得知了一種提取精鹽的方法。”
朱標眼睛一亮,問道:“此法困難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