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景恪刻意沒有提中南半島,以及南洋列島。
不是不想提,而是害怕這時候提了,會引起朱元璋的誤會。
以為自己是想引導(dǎo)朝廷南征,故意偽造的溫寒變概念。
若真如此,就弄巧成拙了。
畢竟,他的鷹派形象已經(jīng)深入人心,天天給朱雄英講開疆拓土的故事。
朱元璋懷疑他,也不奇怪。
不過他并不擔(dān)心這個問題。
宋朝時期,中南半島稻米一年三熟,這個事就已經(jīng)傳入中原。
還引進了占城稻,和中國南方水稻進行雜交。
培育出了生長周期短,口感更好的水稻。
朱元璋可是能寫出皇明祖訓(xùn)的人,他既然能列出那么多不征之國,定然是做過了解的。
對中南半島的情況肯定很清楚。
不用自己刻意去提醒,只要他相信了溫寒變存在。
早晚會將主意,打到中南半島上面。
就算他想不到,自己再找機會提醒也不遲。
反正以現(xiàn)在大明的情況,就算提了暫時也沒辦法南征,不耽誤這一時半會兒的。
還有個原因是,這事兒真不急。
大明至少還有幾十年時間做準(zhǔn)備,南征的機會多的是。
現(xiàn)在,先留出時間,讓朱元璋去證實溫寒變的真實性。
接著,陳景恪又講了一些小冰河期的氣候特點。
著重強調(diào)了,這個時期的氣候是如何惡劣,生存是如何困難。
并且還拿東漢末年做類比。
從表情就能看得出,朱元璋內(nèi)心非常沉重。
眼看講的差不多了,陳景恪就果斷結(jié)束了今天的講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