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多謝景恪提點?!?/p>
“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罷了。”陳景恪謙虛了一句,轉而說道:
“每一個人觀察環(huán)境的角度不同,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,這也是百家誕生的原因?!?/p>
“方兄可知,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道,符合大多數人的預期,為大多數人接受呢?!?/p>
這一點很重要,百家真正的顯學,也就道儒法墨兵五家而已,其他學說都太片面了。
而片面的結果就是,淪為配角。
方孝孺自然不希望自己未來的道,是一個配角。
只見他起身,朝陳景恪鄭重行禮:“請賢弟教我。”
陳景恪腦海里,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臺詞,‘他還得謝咱呢’。
面上不動聲色,坦然受了一禮,才說道:
“這就涉及到歷史觀了,你持有什么樣的歷史觀,決定了你的思想。”
方孝孺一臉茫然:“歷史觀?”
陳景恪斟酌說道:“就是你用何種觀念來看待人類歷史的?!?/p>
“有人將歷史觀分為兩大類,唯物觀和理念觀……”
“唯物觀認為物質是獨立存在的,影響著精神和意志……”
“理念觀則是反過來的,認為精神和意志是獨立存在的,物質只是精神的外在具現。”
見方孝孺一頭霧水,陳景恪也有些頭大,他只是個學醫(yī)的,不是搞哲學的。
一時間還真不好解釋。
想了想,決定換一套更好解釋的說辭:
“額……這個太過于復雜,一時間我也無法給你解釋清楚?!?/p>
“你只要知道,佛道兩家都偏向于理念論,程朱理學也同樣如此。”
“而你正在編寫的學術發(fā)展史,是偏向于唯物觀的?!?/p>
方孝孺恍然大悟:“原來如此,我明白了?!?/p>
“多數人認為是思想推動了時代的發(fā)展,影響了環(huán)境。”
“所以他們推崇古人,認為祖宗之法不可廢?!?/p>
“我則認為是環(huán)境影響了思想,推動了時代的發(fā)展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