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都不是那種矯情之人,心結解除就徹底將此事放下,不再去提。
而是說起了推廣短發(fā)之事。
方孝孺說道:“洛陽是新都,河南很快就會變成新的京畿之地。”
“正所謂,上有所好下必甚焉。”
“京畿之地的喜好,最容易被天下人模仿?!?/p>
“若京畿百姓皆剃短發(fā),很快其他地方的人也會效仿?!?/p>
“所以,推廣短發(fā)不在應天,也不在和腐儒們爭辯?!?/p>
“而在于我們能不能在遷都之前,讓河南百姓接受短發(fā)?!?/p>
陳景恪沉吟片刻,深以為然的道:
“確實如此,現在河南還不是京畿,改風易俗的阻力還不是很大?!?/p>
“一旦遷都完成,這里就會成為天下中心?!?/p>
“再想做任何變革,都要付出百倍的代價?!?/p>
“我這就給周王去信,讓他回來配合推廣短發(fā)?!?/p>
方孝孺補充道:“最好取得魏國公和永昌侯的支持,他們甚至可以用命令的形式,要求軍戶剃發(fā)?!?/p>
“如果你能去一趟洛陽,說服太子殿下,效果會更好?!?/p>
陳景恪點點頭,朱標不需要親自表態(tài),只要他不反對就行。
將修新都的二十萬退伍軍人,全都剃成短發(fā),此事差不多就能成了。
“我現在就給周王、魏國公和永昌侯寫信,然后出發(fā)去洛陽一趟?!?/p>
“這邊的事情,就交給你了?!?/p>
方孝孺說道:“放心,有我在出不了問題。”
他之所以有信心說這句話,一是白英肯定會支持他;二是李祺雖然沒有直接支持,但也是傾向于他們的。
第三自然是他自己的戰(zhàn)斗力,方孝孺從不缺乏自信。
陳景恪沒有耽擱,立即就開始了行動。
他先是寫好了一封信,交給方孝孺:“五天后將這封信寄出?!?/p>
然后就乘船前往應天,他要親自去向朱元璋說明情況。
這是他朱元璋的默契,有什么大計劃就先進行溝通,不可擅自行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