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你是知道我的,在外域為親王封國的策略,就是我提出來的?!?/p>
“楚王對蠻夷之事,有著豐富的經(jīng)驗,將他封過去再合適不過?!?/p>
“現(xiàn)在咱們該考慮的是,如何將楚國建好。”
朱元璋點點頭,陳景恪確實從不隱藏自己的想法。
他就是反對在大明內(nèi)部分封諸藩。
所以,問他的意見等于沒問。
不過他的本意也不是這個,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國家,大明也沒經(jīng)驗。
他希望陳景恪幫他出出主意。
陳景恪自然也明白他的意思,但這事兒他也沒經(jīng)驗啊。
想了想,就只能從別的地方著手:
“我建議,多派一些官吏過去?!?/p>
“其一,將楚國之前的風(fēng)土人情,全部都記錄下來,作為資料進行保存?!?/p>
“以后這些資料,可以作為我們研究人文社科的重要依據(jù)?!?/p>
“其二,將建立楚國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,以后再建立別的封國,就有例可循了?!?/p>
“其三,這也是磨礪官吏的過程,等楚國建成,這些官吏也鍛煉出來了,可以直接授官?!?/p>
“其四……”
雖然他沒有說具體的策略,卻也在大方向上提了不少建議。
有些朱元璋能理解,比如記錄建國全過程積累經(jīng)驗,磨礪官員等等。
但將土人的風(fēng)土人情記錄下來,他有點無法理解。
這玩意兒有什么好記錄的?
還作為以后研究人文社科的重要資料。
區(qū)區(qū)蠻夷,有什么好研究的。
我華夏幾千年文明史,還不夠你研究的?
但正因為無法理解,他反而認(rèn)為這一條更加重要。
這也是經(jīng)驗了,陳景恪的建議,越是他無法理解的,在以后往往會起到重要作用。
以至于他都產(chǎn)生了一個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