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他沒想到的是,杜同禮卻主動找到他:
“南洋有大風險,但也有大機遇。”
“要不要去,能不能抓住機遇,就看你自己了。”
再問更多,他就一句話都不說了。
最終岑信通選擇了相信,主動將去南洋的工作攬了下來。
當時很多人都笑他蠢。
大明都禁海了,南洋那地兒朝廷都不重視,去了能做啥?
死在那都沒人知道。
這些話岑信通通通無視,在命令下來后,他找杜同禮托付家小,登上了去南洋的船。
一開始他也很疑惑,杜同禮是不是再騙自己?
但來都來了,已經(jīng)沒有退路可言,他只能選擇相信。
直到他聽到朝廷有意開海的消息。
當時這個消息還只是傳聞,沒人知道真假。
可他立即就確定了,這個消息是真的。
杜同禮說的機會就在于此。
大明要開海,南洋首當其沖,各種情報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誰能收集到最詳細最全面的情報,誰就是首功。
當時他就是這么想的,也是這么做的。
至于謀劃呂宋,那都是后來的事情了。
但不管怎么說,杜同禮確實給他指了一條路,而他也抓住了這個機遇。
也因為此事,兩人的關系變得非同一般。
兩人又敘了一會兒舊,岑信通就將許柴佬介紹給杜同禮認識。
杜同禮本就是平民出身,又當了一段時間不受人待見的錦衣衛(wèi),對商人出身的許柴佬并沒有歧視。
反而高度贊揚了他忠君愛國之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