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而掌握著人口的士族,又可以反過來威脅朝廷……”
“隋文帝雄才大略,知道這種情況的弊端,就立法將士族藏匿的人口收歸國有……”
“但他依然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,奴籍。”
“這個問題在唐朝依然普遍存在,良籍才是歸屬國家管理的百姓,賤籍默認是世家的奴仆?!?/p>
“到了宋朝,這個問題才得到徹底解決?!?/p>
“宋朝廢除了良籍和賤籍制度,采用了城郭戶和鄉(xiāng)村戶兩種制度?!?/p>
“但不論是城郭戶還是鄉(xiāng)村戶,都是直接歸屬朝廷管轄的‘民’,擁有法律賦予的權力。”
“官宦大戶人家雇傭奴仆,也不再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蓄奴,而是簽訂契約的雇工。”
“契約結束,雇傭關系也就結束了,奴仆就可以恢復自由?!?/p>
“而直接掌握了所有百姓的宋朝朝廷,再一次完成了中央權力的增強?!?/p>
陳景恪略微喘了口氣,才繼續(xù)說道:
“先秦時期,天子和百姓攜手,與貴族相爭。”
“天子的權威進一步增強,百姓獲得了一定的權利。”
“兩漢隋唐時期,天子和百姓攜手,與世家豪強相爭。”
“天子權威再次增強,百姓獲得了更多的權利。”
“到了宋朝時期,貴族、世家豪強全部消失,朝廷在名義上掌握了所有的人口?!?/p>
“天子權威達到歷史新高,而百姓也終于成為法律中承認的‘民’?!?/p>
“所以,中央集權促進了人權的發(fā)展,而人權的完善又反過來強化了中央集權。”
朱元璋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。
說白了,天子拉攏百姓斗敗了貴族、豪強,百姓向天子效忠換取了人權。
這個交換非常的合理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中央集權和人權的發(fā)展,確實是相輔相成的。
這時,朱標突然說道:“天子當代天行道。”
朱元璋先是一愣,然后反應過來他說的是什么意思。
道德經里有一句話: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;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。
陳景恪曾經以另外一個角度解釋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