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倒是下面的將領,獲得的封賞很大。
比如朱壽獲封舳艫侯,張赫獲封航海侯。
兩人都是大明開國將領,前者建國后主要負責漕運,后者負責剿滅倭寇。
上次軍功爵制改革,重新考核軍功,兩人都被封為伯爵。
這次征遼東,兩人全部參與其中,并立下不小的功勞。
但這份功勞主要在于確保漕運安全,功勞說大不大說小不小。
要不要封侯在兩可之間。
這時候,另外一重身份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。
太子黨。
兩人都是太子黨核心成員,朱標的的堅定支持者。
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揮,封侯,加開國。
類似的情況非常多,朱元璋已經毫不掩飾自己的退位之心,對太子黨大加提拔封賞。
并且藍玉的北伐大軍,骨干也基本都是太子黨成員。
其目的不言而喻。
朱標什么都沒說,默默的接受了這一切。
當然了,說是太子黨,其實都是朱元璋的老臣。
準確說,是朱元璋的老臣里面,率先對朱標效忠的那群人。
正常來說,這是有利于國家政權交替的。
父子共用一套班底,有利于國家的穩(wěn)定和政策的延續(xù)性。
前提是,不能出意外。
……
商量完這些人的事情,朱元璋將目光看向陳景恪,說道:
“平高麗是你的計策,頭功也有你一份,要不咱給你也封個侯爵當當?”
陳景恪連忙擺手:“您可別恩將仇報,我還想過幾天安生日子呢?!?/p>
朱元璋罵道:“狗咬呂洞賓,不識好人心。這爵位是多少人都求不來的東西,你竟然不要?!?/p>
陳景恪說道:“我謝謝您的好意,這侯爵還是給別人吧,我等太孫將來給我封爵?!?/p>
“嘿……”朱元璋不樂意了:“你給咱說清楚,為啥乖孫封得,咱封不得?”
“要是說不出個一二三四來,咱今天非給你封個侯不行,就封冠軍侯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