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來藍玉將大軍分成三路,再次橫掃了方圓數(shù)百里的地界。
雖然收獲寥寥,卻也極大的壓縮了北元普通牧民的生存空間。
而且春季正是牲畜繁殖季節(jié),不利于遷徙。
在明軍的進攻下,各部落牧民只能四處逃竄,導致大量懷孕的母畜死亡。
可以預見的是,今年草原牲畜產(chǎn)量將會銳減。
而對游牧民族來說,這是極為致命的。
待做完這一切,藍玉命王弼率領五萬大軍前去和唐勝宗會和,然后雙方一并撤回遼東。
而他自己則率領十萬大軍,押送繳獲的戰(zhàn)利品踏上了歸程。
至于捕魚兒海,已經(jīng)化為一片廢墟。
最終藍玉還是放棄了在這里筑城的計劃,原因無他,太深入草原了。
離最近的慶州還有七八百里距離,在這里筑城必然會受到北元不間斷的襲擾。
面對北元騎兵的騷擾,所謂墾田更是無法進行,只能從后方運送糧草。
而這八百里距離,對大明來說就是死亡之路。
至于沿途修筑堡壘,則代價太大且實用性也比較低。
這個戰(zhàn)略最佳的實施方案,是從北平、山西、陜西三省邊界同時動工。
一點點修筑工事向北推進,然后形成一張網(wǎng)蠶食草原。
背靠三省,原材料運送之類的都非常方便,進退更加自如。
這其實也是軍方推演出來的最佳方案。
比花費巨大代價,在捕魚兒海修筑城池更加可靠。
藍玉作為高級將領,自然也是知道這個計劃的。
之前說要在捕魚兒海修筑城池,不過是為了鼓舞部下士氣而已。
這會兒真達成了戰(zhàn)略目標,實現(xiàn)了對北元王廷的打擊,自然不會干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