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皇后也感慨的道:“是啊,那年你才二十九正值壯年,今年已經(jīng)六十一了?!?/p>
“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?!?/p>
朱元璋說道:“咱的半輩子都在應(yīng)天度過,若不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,真不愿意離開啊?!?/p>
群臣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才好。
其實他們又何嘗不是如此。
應(yīng)天是大明的龍興之地,也是他們這群人的起家之地啊。
他們的半輩子,也同樣是在這里度過的。
之前還不覺得什么,這真要走了才發(fā)覺,是如此的難舍。
這時朱雄英出來說道:“皇爺爺才不老,您和皇祖母都能長命百歲,以后日子還長著呢。”
“況且洛陽和應(yīng)天有水運連通,往返非常方便,您以后可以隨時過來走走看看?!?/p>
看到寶貝孫子,朱元璋心中的惆悵頓時消去了許多,笑道:
“哈哈,還是英兒會說話,那皇爺爺就努力活到一百歲?!?/p>
皇帝情緒好轉(zhuǎn),群臣才敢說話,紛紛發(fā)表自己對應(yīng)天的不舍。
然后就是對新都的期待,同時也是對未來的期待。
陳景恪默默的站在后面,他對應(yīng)天也有極深的感情。
畢竟從出生到現(xiàn)在,也在這里生活了十八個年頭了,驟然離開自然有諸多不舍。
最不舍的其實還是老一輩,陳遠和馮氏兩口子走的時候,那才是一步三回頭。
不過他們并不是跟隨大部隊一起走的,而是提前半個月就由福清帶著去了洛陽。
其目的自然是去好好打理一下新家。
不只是他們家,大多數(shù)人家其實都是如此,先一步派人過去打理。
等他們到了,可以直接入住。
只不過人家家大業(yè)大人口多,可以派遣管家之類的過去。
陳家人丁稀少,只能福清親自過去。
朱元璋也不是婆婆媽媽的人,感慨了一番之后,很快就收拾情緒下令開拔。
船隊緩緩啟程,從長江進入大運河一路向北。
而這也意味著,大明的政治中心北移,也代表著一個全新的格局即將呈現(xi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