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地方和中央對接的問題,更是需要一點點調(diào)整,這些都需要時間。
陳景恪也抽空去了一趟自己的書院。
就在皇城西十五里處,同樣處在伊洛二水之間的一片廣闊土地上。
將書院放在這種地方,可以說是陳景恪野心的一種體現(xiàn)。
他要在這里打造一座學城。
當然,這都是未來的事情了,眼下這片土地上就只有他的這一座書院。
書院不算大,占地只有五十余畝。
內(nèi)部房屋之類的都已經(jīng)按照他的要求建好,只要人員配齊就可以開課。
他進去參觀了一圈就離開了。
之后他找到程一民等人,讓他們將形學研究班放在這座書院里。
同時也會從他們之中,選出一批人當教書先生。
教授學生就要有教材,陳景恪自然不會采用古代這種四書五經(jīng)。
他直接仿照前世小學弄了四門科目。
語文、算學、自然、歷史。
前兩者就不說了,和前世沒啥大的區(qū)別,不外乎就是教人識字、算數(shù)。
《自然》主要是介紹一些自然知識,通過這門課程讓學生初步接觸理科。
《歷史》也很簡單,將華夏歷史梳理成一條簡單的線,讓學生初步了解華夏文明。
啟蒙完成,才會教授進一步的理科學問。
對于他的計劃,形學研究班的人雖然不解,但也給予了支持。
陳景恪也是一個公眾人物了,很多人都在關注他的信息。
關于他要開辦書院,教授學生獨門學問的消息,也不脛而走。
對此有人嗤之以鼻,有人則很好奇他要教什么。
畢竟他自己的能力是已經(jīng)獲得大家認可的,如果真的能從這里學到一些本領,也不失為一個好出路。
于是不少人來打聽,他到底教授什么學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