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讓省直接管理縣,會非常的不方便,省里的官員也忙不過來。
可是預備役的任務很簡單,就是組織百姓參加一下軍訓,順便展開一下思想教育。
偶爾巡巡邏,協(xié)助維護治安。
就這么點事兒,還要設置如此復雜的管理機構,太臃腫了。
嚴重浪費國家的人力資源和財力。
“而且軍隊管理要求的是快速便捷,一條命令必須用最短的時間傳達到位?!?/p>
“多了府一級機構,反而會導致信息傳遞變得復雜繁瑣,關鍵時刻是很致命的?!?/p>
“所以,最好不要設置府一級的機構,大不了多給都指揮使司配備幾名官員。”
這一番話成功說服了朱元璋等人,不再設立府一級的管理機構。
預備役的基本單位是縣級,由縣尉負責,上一級單位是省都指揮使司。
然后陳景恪又提出了第二條建議:“采用雙重管理方式,縣尉接受上一級單位和本地行政主官的共同領導?!?/p>
“需要強調(diào)一下,是本地行政主官,也就是本縣縣令?!?/p>
“上一級的知府,乃至更上級的布政使,都沒有權利指揮。”
朱元璋疑惑了:“你不是說軍隊管理要求簡單便捷嗎,為何還要雙重領導?”
“萬一都指揮使司的命令,和本地衙門的命令相沖突怎么辦?”
陳景恪意有所指的道:“要的就是這個效果?!?/p>
朱元璋是什么人,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,笑道:
“你小子,奸詐。”
很簡單的道理,雙重管理必然會出現(xiàn)‘聽誰的’的爭執(zhí)。
文官和軍方本身就有矛盾,為了爭奪對縣尉的管理權,這個矛盾會越來越深。
這顯然是有利于國家統(tǒng)治的。
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,預備役雖然有軍方屬性,可民的屬性更多。
如果全部交給軍隊管理,那就等于是給了軍隊插手民政的機會。
但預備役畢竟是暴力機關,如果全部交給地方管理,就等于是讓地方官擁掌握了軍隊。
左不行右也不行,那就左右一起走。
雙重管理,這個問題迎刃而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