詔令也都是以朱元璋的口吻頒布的。
也就是洪武朝最后兩年,朱元璋明確表示退位,他才真正的以太子名義執(zhí)政。
朱雄英起手就以太子名義掌權(quán)。
除了圣旨這個,必須以皇帝名義頒發(fā)之外,其余詔令都是直接用太子名義下達的。
比如奏疏,批注人寫的就是皇太子朱雄英。
這種權(quán)力,離皇帝也就只差一個名義了。
“來,給我說說,你準備如何借此事做文章。”
借題發(fā)揮
朱標很好奇,在憤怒的情況下,陳景恪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。
于是就問道:“說說,你準備如何借此事做文章?!?/p>
陳景恪回道:“教化。”
談起正事,朱雄英也收起了玩笑的心思,找個椅子坐下傾聽起來。
杜同禮也松了口氣,這二位爺是真不拿我當外人啊。
可我不是你們倆的‘自己人’啊。
萬一哪天聽到不該聽的,小命就丟了。
以后但凡他倆同時出現(xiàn),自己就趕緊找借口離開,絕不當?shù)谌摺?/p>
朱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,不過依然想不明白,具體該如何操作。
“詳細說說?!?/p>
陳景恪引用了一句名言:“橘生淮南則為橘,生于淮北則為枳,葉徒相似,其實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異也?!?/p>
“為何在大明少有這般惡劣的事情發(fā)生?一是大明的風氣影響,二是律法威懾。”
“離開大明,這兩者就都不存在了?!?/p>
“整日與蠻夷為伍,感染了他們的習(xí)氣,才會對同鄉(xiāng)下手?!?/p>
“面對這種局面,有兩條路可以走?!?/p>
“其一,徹底保守化,再次開啟海禁?!?/p>
朱雄英斷然說道:“不可能,只要我還活著,大明就不會保守。”
朱標越琢磨這話越不對勁兒,啥意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