賞賜之類的,一并送往其家中。
同時還決定,要在東南修碑,以紀念此次事件。
所有犧牲將士們的名字,都將被刻在碑上。
接下來就是犧牲的一百六十四名將士們的名字、籍貫、生平事跡等等。
可以說,這一期報紙就是一個特殊的訃告。
面向天下人的訃告。
有人不以為然,認為那些人救災確實有功,可也不值得朝廷如此高規(guī)格的對待。
今日報紙上發(fā)訃告,以后再發(fā)生類似的事情,還要不要發(fā)?
打仗犧牲了,要不要發(fā)?
如果不發(fā),戰(zhàn)死沙場的將士們,會不會有意見?
但這些人只是少數(shù),大多數(shù)人都意識到了朝廷的目的,認為高規(guī)格對待樹立規(guī)矩,是有必要的。
尤其是民間,對這份訃告更是非常的認同。
關鍵是,他們從訃告里看到了不一樣的信息。
原來大明的軍隊不只是能sharen,真的還能用來救人。
對于犧牲將士們,充滿了感激,主動傳播他們的事跡。
不少人采購了煙花爆竹紙錢一類的祭祀物品,在十字路口進行遙祭。
犧牲將士的家人,也受到了鄉(xiāng)鄰的稱贊。
官吏是最能體察上意的,他們也立即出動,去慰問犧牲將士的家人,并在經(jīng)濟上給予了一定獎勵。
當這種情況傳到其他軍隊的耳朵里,全軍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。
就是去救個災,危險比上陣殺敵小多了。
可是卻受到了上下的一致贊賞,享受到了無與倫比的榮譽。
換成誰不羨慕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