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講述了工匠面臨的困境,以及這個群體對大明的重要性。
談起正事,朱元璋恢復(fù)了理智,說道:
“你說的很有道理,可大明確實需要工匠?!?/p>
“若放開匠籍,導(dǎo)致工匠流失,技藝失傳該怎么辦?”
朱雄英說道:“大明有軍官、計官、行政官,去年又增加了司法官,再加一個匠官又何妨?”
“設(shè)立大明博物院,讓工匠們?nèi)ゲ┪镌簱?dān)任官吏?!?/p>
“有了官身,就不用擔(dān)心工匠流失問題?!?/p>
“同時,還能命工匠們收集百工技藝,整理成書籍保存?!?/p>
“就算有工匠流失,也可以用書里的知識,重新培養(yǎng)新的工匠?!?/p>
“沒有了后顧之憂,工匠們就可以集中精力,去研究更好的工具,提高生產(chǎn)力?!?/p>
朱元璋眉頭微皺,道:“匠官?博物院?很難啊,這是在挑戰(zhàn)文官的底線?!?/p>
朱雄英嗤之以鼻的道:“底線?元朝時期的那一封降表,將他們的底褲都露出來了,哪來的底線?!?/p>
“不過是因為提高工匠的地位,動了他們的利益罷了。”
“將自己的利益凌駕于國家之上,這種人就需要剝皮萱草來治一治?!?/p>
看著殺氣騰騰的孫子,朱元璋非常的開心。
他就怕孫子成了文官嘴里的‘仁’君。
現(xiàn)在看來,這孫子像咱啊。
只不過他更善于隱藏自己的心思,所以表面看起來人畜無害。
不知道那些吹捧他仁圣的讀書人,了解他的真正為人之后,會是什么表情。
想來會很精彩的。
想到這里,朱元璋頷首道:“好,咱答應(yīng)了?!?/p>
“不過這件事情你不能出面,也不要讓任何人知道與你有關(guān)?!?/p>
朱雄英自然知道,這是為了保護他,避免他和文官集團的關(guān)系出現(xiàn)裂痕。
“謝皇爺爺,我知道了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