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他們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見,說是有關于軍制的事情找他們商量。
本來他們以為皇帝又有什么新想法,到了才知道竟然是聽陳景恪講課。
驚訝之余也充滿了好奇。
要知道他們可都是當朝名帥,整天都在研究這些東西。
莫非這位陳伴讀還能講出什么新花樣不成?
而陳景恪也是語出驚人,一開始就點明軍制存在巨大漏洞。
而且還不是大明一朝的問題,而是以東漢光武帝劉秀為界限,之后的歷朝歷代都存在的問題。
這么多朝代都沒解決的漏洞,他們怎么不知道?
還有,為何是光武帝以后才出現(xiàn)的,之前呢?
倒不是他們無知什么的,作為將領他們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。
對于軍制變革史的了解,還真不一定比懂歷史的文人多。
朱元璋算是對軍制變革最了解的,作為開國皇帝,他要建立各種制度,就必須先了解才行。
但他的了解依然不夠全面。
畢竟他是皇帝,要兼顧的事情實在太多,沒那么多精力放在軍制上。
陳景恪說道:“咱們先說光武帝之前,當時采用的是征兵制,有田有產(chǎn)者都要服兵役?!?/p>
“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義務兵……服兵役是百姓應盡的義務?!?/p>
“但是義務兵是有服役期限的,兩年、三年、五年不等,到期輪換一次?!?/p>
“服役期夠了,就可以回家過正常生活。”
“暫時未輪到服役的百姓,或者已經(jīng)退役的軍人,并不意味著就什么都不做。”
“他們要接受準軍事訓練,每年農(nóng)閑季節(jié)接受二十天或者一個月的軍事訓練?!?/p>
“這種方式,我稱之為預備役?!?/p>
“這么做的好處很多,大批的預備役稍加訓練就是合格的士兵,減輕了軍隊的壓力?!?/p>
“而且預備役平時在鄉(xiāng)里,也是維護治安的有生力量?!?/p>
這些事情有人知道,比如徐達、傅有德等人,都了解過。
但也有人不知道,比如藍玉。
不是貶低他,打仗他在行,別的方面……就這么說吧,他就是一純純的武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