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道教研究這玩意兒,是為了方便畫各種符箓圖案,而不是為了研究算學本身。
所以,相關研究也就僅止于此了。
沒有形成系統(tǒng),也沒有進一步發(fā)展下去。
其實中國很多學問啟蒙都很早,但可惜就可惜在,沒有繼續(xù)深入。
陳景恪在這本書里,詳細闡述了角這個概念。
并提出了很多定理。
比如,三角形內角和是一百八十度。
比如,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。
這些還只是比較常見,比較淺顯的定理。
稍微深入一點的,坐標系概念,更是屬于首創(chuàng)。
嗯,這里只能委屈一下笛卡爾了。
……
總之,只是粗略翻了一下,程一民就再次被這本書的內容所折服。
也為陳景恪的學問所折服。
陳景恪等他合上書籍,才笑道:
“如何?”
程一民用敬仰的語氣說道:
“陳伴讀學問之深厚,程某心服口服。”
“你的心xiong氣度,更是讓我折服?!?/p>
算學只能算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。
這門形學,完全可以看做是開山立派之作。
雖然很多內容,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發(fā)展而來。
但前人只是零碎的發(fā)展,且不成體系。
陳景恪將其梳理成體系,還首創(chuàng)了很多概念。
更何況,踩在前人的肩膀上,和是不是開山立派,并不沖突。
諸子百家,哪一家不是在前人思想的基礎上,總結實踐得出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