貶值的寶鈔加上香料,當(dāng)時的官吏俸祿還剩下多少,可想而知。
可以說,下西洋朝廷受益,全體官吏吃了大虧。
等朱棣駕崩,戶部尚書夏元吉上書請求停止下西洋,讓此事成為絕響。
后世人都在噴夏元吉,說他阻斷了中華向外的腳步。
然而這么大的事情,真的是夏元吉一個人能改變的嗎?
不,必然是群情激憤,文武百官一致反對。
夏元吉只不過是導(dǎo)火索罷了。
設(shè)身處地的想一想,換成你,會支持下西洋嗎?
大明的俸祿本就很低,你還用香料坑我們,我們不要養(yǎng)家糊口的嗎?
只能說,根子壞在了朱棣身上。
朱高熾是個有為之君,然而壽命太短,十個月就駕崩了,什么都沒來得及做。
好圣孫朱瞻基,有功有過不提也罷。
總之,到了這會兒,大明磕磕絆絆走了幾十年,各項制度已經(jīng)固定下來。
后續(xù)的君主,有能力的,也只能修修補補。
沒能力的干脆擺爛。
大明的核心問題,自然是文官集團力量太強。
但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文官獨大的局面,也是因為制度存在漏洞,然后被讀書人鉆了空子。
陳景恪越想就越覺得頭皮發(fā)麻。
之前他以為,大明的問題主要有五個:
淮西和江浙派系強勢,南北貧富差距,軍戶制度,官員俸祿問題,藩王問題。
將這些問題解決了,就差不多了。
等朱元璋沒了,朱標(biāo)繼位就開始著手改革,最遲在朱雄英當(dāng)政期間,要將這些問題全部解決。
然后就是開啟大航海,讓華夏文明走出去。
以華夏文明的底蘊,只要肯正視外面的世界,對其他文明絕逼是降維打擊。
然而現(xiàn)在他才知道,自己將問題想的簡單了。
這丫的整套制度都有問題,若不加以解決,早晚重蹈覆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