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拾好行李,回家和父母說了一聲,陳景恪就踏上了前往陜西的船只。
隨行的還有一大群文武,這些人都是幫助朱標分擔工作的。
朱橚也跟隨一并出發(fā),不過他的目的地不是陜西。
看著自己的這個徒弟,陳景恪非常的欣慰:
“你的天賦果然很高,才只是一年的時間,就能將理論知識掌握了七七八八。”
“現在缺的就是實操了。”
“到了太原那邊好好干,等回來你在外科方面就能超過我了?!?/p>
朱橚謙虛的道:“都是老師教的好,和您比起來,我才只是學到一些皮毛罷了。”
“也就是您將心思用在了別處,否則哪有我追趕的份兒?!?/p>
作為學生他自然知道,自家老師對外科手術的了解,還停留在理論方面。
實操甚至不如才學了一年的自己。
不過他并未因此就自以為了不起,反而更加佩服陳景恪。
才十四歲,就學到如此多的高深學問,堪稱是全才。
正因為要操心的東西太多,才沒時間專研外科手術。
也才有了自己超越的機會。
現在他的追求可是很高的,要當張仲景、孫思邈一般的醫(yī)家圣人。
既能治病救人,又可以功成名就,想一想他都覺得興奮。
對陳景恪那更是發(fā)自內心的感激。
要不是陳景恪收自己為徒,傳授如此高深的醫(yī)術,恐怕自己還在蹉跎人生。
在外人眼里,依然是好奇技yin巧的親王,在父母眼里是愚蠢不堪造就之人。
可以說,是陳景恪改變了他,成就了他。
感受到來自弟子的尊敬,陳景恪心中非常的開心。
對這個徒弟他也是一萬個滿意。
有天分,有耐心,有善心,還熱愛醫(yī)學,簡直就是為醫(yī)學而生。
相信他能將華夏醫(yī)學推向一個全新高度,完成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。
船隊逆流而上,在開封地界朱橚帶領他的團隊下船,北上前往太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