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笑歸玩笑,老朱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還是非常滿意的。
談起正事,他也收起了玩笑心思,問道:
“哦,怎么個分階段法?”
朱標說道:“先告訴他們,當官不能總抱著管理者心態(tài),還要有服務意識……”
“等過上一些年,他們接受了這個概念,就再告訴他們,官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務者?!?/p>
“再過上一些年,則改成當官必須要有服務意識?!?/p>
“將來時機成熟了,就徹底把官是管理者這個概念剔除?!?/p>
“如此一來,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反對了?!?/p>
陳景恪不禁點頭,這一招其實也不錯。
屬于溫水煮青蛙了。
關鍵是,大明三代繼承人都秉持著同樣的想法。
至少未來四十年乃至五十年,政策不會出現(xiàn)大轉變。
不用害怕因為繼承人的變動,導致政策被廢。
當政者可以放心的,制定十年二十年,乃至十年的長遠計劃。
這實在是一件及其幸運的事情。
老朱對這個辦法自然是贊同的,說道:
“如此也好,你盡快將計劃制定好,等處置完這些人,就和學院計劃一并施行?!?/p>
陳景恪提醒道:“勛貴的禮儀,諸侯王的職責,這些也要制定好。”
“還有教育海外百姓所用的教材,教化土民的教材,也要進行編撰?!?/p>
“最好是一并拿出來?!?/p>
朱標頷首道:“這些東西直接交給文官就可以了,想必他們是很樂意做這些事情的?!?/p>
眾人都笑了起來。
那可不是嗎,文官集團和勛貴天然不對付。
現(xiàn)在有機會給勛貴套緊箍咒,他們肯定比誰都積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