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者,兇器也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。
敏之昔年頑劣,行事確有孟浪不當之處,封師嚴訓,銘記于心,賭坊之行,亦早已斷絕。
”她微微一頓,目光卻愈發(fā)清亮,續(xù)道:“然郎君所譏市井纏斗之事,西市馬某,倚仗親故為不良人,欺行霸市,辱及客商,更調戲隨行弱質;東市趙二,伙同其戚,以贗品詐取巷口陳翁畢生積蓄,老翁悲慟,幾欲投河。
此非尋常口角紛爭,乃仗勢凌弱、戕害良善之惡行!”“律法之繩未及,公義之聲不聞。
敏之親睹此等不平,若袖手旁觀,聽任宵小橫行,弱者泣血,豈非枉讀圣賢書,愧對道義二字,更負河東裴氏百年清名!封師所責,在于敏之手段粗疏,不計后果,師訓如鐘,敏之自知行事不當,為家中添去數(shù)樁麻煩,日后自當謀定而后動,然——”“若再見此等惡行,敏之縱知前路荊棘,亦當挺身而出,此志不移!”話音落定,余音仿佛還在梁間縈繞,連穿堂池風都繞開了道。
裴玉之以袖掩面,圓睜的杏眼里滿是驚愕。
裴照野垂在銀狐皮褥上的指尖,稍稍放松了一分。
水榭內陷入微妙沉寂,唯有盧桓捻動珠串的輕響。
盧珺薄唇微啟,嗤笑一聲,方才系回的素面腰扇不知何時已滑入他指間,他修長的手指一下下地敲擊著扇骨,“裴娘子好一番慷慨陳詞,當真是振聾發(fā)聵。
”“讀了幾日兵書,便敢將道義掛在嘴邊,視己為除暴安良的俠士?圣人不得已而用之,裴娘子倒是用得順手,視市井為戰(zhàn)場,拳腳作刀兵。
這份不得已的膽魄,當真叫珺佩服。
只是不知——”他微微拖長調子,扇骨敲擊掌心的節(jié)奏略略一頓,“各中惡行,自有京兆府律法裁決,裴娘子所謂路見不平,是信不過朝廷法度,還是覺得你裴氏娘子的拳頭,比王法更硬?比京兆府的板子,更能明斷是非?”裴敏之被這番質問釘在原地,臉色白了三分。
她張了張嘴,想反駁,又覺語塞喉間,長嘆一聲,只好作罷。
盧珺直直盯著她瞧,看了足足有三息那么長,敲擊扇骨的指節(jié)卻停了下來,他以扇遮面,視線轉向窗外春景,又添上一句:“哼……不過意氣之勇,蠻觸之爭。
”裴照野將一切盡收眼底。
她緩緩抬手,指尖微顫,端起面前茶盅,淺淺啜了一口清冽微苦的茶湯。
“望盧前輩明鑒。
”她放下茶盅,瓷底與紫檀幾面相觸,磕出一聲輕微脆響。
“舍妹心性質樸,嫉惡如仇,然少年意氣,行事確如盧郎君所言,常失之魯莽,不諳世情之復雜,亦不明權宜之道。
此非藐視王法,實乃赤女心切,思慮未周。
封師嚴訓,首重其明勢與度,使其知,勇非僅拳腳,義需合于法度。
然其本心,如璞玉未琢,尤為可貴。
若得盧郎君這般明察秋毫、深諳世事之人時時提點,導其明辨進退,權衡利弊,赤忱化為周全,則非獨敏之之幸,亦是地方之幸,更顯我朝法度教化之功。
”“范陽盧氏,累世簪纓,詩禮傳家,門風清正端肅,海內共仰。
”她微微側首,視線掠過盧珺,語氣誠摯,“盧郎君姿容絕世,慧心明澈,更乃芝蘭玉樹,人中翹楚。
”言之有理,裴敏之悄然點頭,竟鬼使神差地抬起眼皮,偷偷朝盧珺方向瞄了一眼,目光恰好撞上那點艷色朱砂,又慌忙垂下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