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,用過藥后,裴照野靠在窗邊軟榻的引枕上小憩。
案頭那只小巧的青銅博山爐里,安神香早已燃盡。
夜色漸濃,窗外的竹林化為一片模糊涌動的墨影,更顯空曠寂寥。
“青梧,”裴照野抬手掐了掐眉心,指尖在墨狐裘光滑的皮毛上摩挲,“去請云岫道長來一趟,關于明日祈福儀軌中幾處細節(jié),想當面請教,恐紙上所載未盡其意,煩勞她撥冗解惑。
”青梧望了眼窗外徹底沉下的夜色,嘴唇動了動,終究沒說什么,只低低應了聲“是”,便悄然退了出去。
等待的時間被shi冷拉得粘稠漫長,裴照野看向博山爐空寂的爐膛,指尖在膝上輕敲,數(shù)著時辰陷入思考。
門外傳來一前一后的腳步聲,青梧引著云岫道長步入室內(nèi)。
“裴宗主,”云岫目光投向榻上,稽首一禮,“夜深風寒,宗主玉體可還安適?不知此番相召,所詢何事?”“深夜勞煩道長,照野實感不安。
白日里細閱道長送來的儀軌,條理分明,古意盎然,照野受益良多。
”裴照野欠身還禮,指尖在狐裘皮毛上輕輕捻過,“只是有幾處細節(jié),關乎明日儀典莊容,照野心中尚存些許疑慮,恐是外行妄測,想當面請教道長,以求心安。
”云岫頷首,伸出手示意,應道:“宗主請講。
”裴照野斟酌著開口,道:“儀軌所載,主祭者需三焚降真,九叩玉清。
這降真香焚燒之法,是取其煙直上達天聽之意。
然山中多風,尤以此巔為甚,若明日風起,香煙散亂飄搖,恐失其肅穆通達之意。
不知可有定風穩(wěn)煙之成例或妙法?照野寡聞,唯恐疏漏,損及法事莊嚴。
”云岫神色了然,清晰作答:“宗主思慮周全,確有成例。
三清閣前香案設有防風琉璃罩,雖非全然隔絕,然足以護持香煙升騰軌跡,不至散亂失儀。
宗主無需憂心。
”“多謝道長釋疑,此法甚妙。
”裴照野頷首,指尖在裘衣下蜷了蜷,才續(xù)道:“另有儀軌言明,誦讀青詞時需心澄意凈,聲貫九霄。
然則若誦讀之人,心緒不寧,雜念叢生,縱使聲音洪亮,是否亦會有礙于通達神明?”云岫深深看了她一眼,仍作答道:“心誠為本,儀軌為舟。
心若澄澈,聲自清越,神明可感。
禮法乃溝通之橋梁,步驟無誤,儀態(tài)端肅,本身便是誠的外顯,亦是約束心神、摒除雜念之助益。
宗主明日只需依禮而行,持身以正,心意自通。
”裴照野沉默片刻,抬起眼,目光透過窗欞縫隙,望向窗外夜色,聲音放得更輕,“聽道長一席話,如撥云見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