錯與對,是與非,有時并不那么絕對。
耳聽不一定為真,眼見也不一定為實(shí)。
三人成虎。
當(dāng)錯誤得到大多數(shù)人的公認(rèn),那錯的也就變成了對的。
人很容易被外事所迷惑,因而失去了自我,人云亦云,隨波逐流。與大眾為敵,也就是與真理為敵。即使真理本來就在你手中,你也一樣不為社會所容。
唐中是一個傻子,他的想法極其簡單。他做事從來不會考慮太多,甚至根本沒有顧忌。
如今有人殺了他的父親,他的心中現(xiàn)在便只剩下了兩個字——報仇。他一心只想報仇,他的眼里只有殺父仇人范允,誰要阻擋他報仇,誰便也是他的仇人。
殺人償命,欠債還錢,天經(jīng)地義。
可是偏偏還是有許多人要阻止唐中去報仇,因?yàn)樵谒麄冄壑校浦械母赣H本就是個死有余辜的罪人。
眼下就有三個人要阻止唐中報仇,而且是三位成名江湖多年的一流高手。
惟見,陸乘庸和余謙。
這三人,哪一個不是江湖上響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娜宋铮?/p>
然而這三個響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娜宋铮缃衤?lián)手卻也奈何不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,這本已是奇恥大辱。更讓他們生氣的是,偏偏這個年輕人還是一個傻子。
三大高手?jǐn)巢贿^一個傻子,此事傳出去之后,會成為江湖上最大的一個笑話。
笑話是笑話,事實(shí)也是事實(shí)。
事實(shí)上,他們的確敵不過這個傻子。
他們不想讓別人看笑話,于是三人都使出了生平絕技??商浦械奈涔谷簧畈豢蓽y,無論他們出什么絕招,唐中都能輕易化解。以至于五十合之后,陸乘庸三人竟然還是勝不得唐中,甚至連一點(diǎn)上風(fēng)也沒占到。
唐中風(fēng)頭盡顯,唐門中人自然都暗自高興,可是卻有些人心里不高興了。
看到一個突然出現(xiàn)的傻子搶盡了自己的風(fēng)頭,寶歷和尚心里就有些不爽了。他出家時日雖已不短,但畢竟年少氣盛,佛法修為還算不得上乘。面對長輩,他或還可以謙讓一番;可是同輩之中,卻也容不得有人凌駕于自己之上。
唐中大顯神威,力敵三大高手而不敗,頓時技驚四座。寶歷和尚早已按捺不住,僧袍一甩,也飛身加入了戰(zhàn)團(tuán)。
寶歷十分年輕,他聰慧過人,又勤奮好學(xué),十年學(xué)藝,卻已抵過惟見大師畢生所學(xué)。唐中與惟見大師三人勉強(qiáng)戰(zhàn)個平手,這時寶歷突然加入,形勢立馬發(fā)生了變化。唐中也立馬感覺到,這個與自己年紀(jì)差不多的小和尚,居然比那三位江湖前輩還要難對付。
外行看熱鬧,內(nèi)行看門道。
陸乘庸和余謙都是內(nèi)行,自然看出了其中門道。很快他們便不再出全力,而是專讓寶歷和尚與唐中硬碰硬。寶歷和尚心高氣傲,不愿同輩之中有人凌駕于自己之上,所以他是在跟唐中斗氣;唐中卻是死腦筋,根本不會轉(zhuǎn)彎,別人跟他硬來,他便也跟別人硬來。
可唐中與一般武者又有不同,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。他遇強(qiáng)越強(qiáng),遇到一個傻子,便也就是一個傻子。他現(xiàn)在遇到了一個絕頂聰明的人,一時間自己身上的傻勁也少了許多,全身的能量都被寶歷激發(fā)出來了。
寶歷和尚早已全力以赴,此時他雙掌齊出,使出了少林絕技中的般若掌法,奮力向唐中拍去。唐中卻不管你那是什么掌法,他來者不拒,也雙掌齊出,與寶歷和尚四掌相對,在半空中便與寶歷和尚拼起了內(nèi)力。
兩人身懸空中,即不下落,也不飄移,似乎就定格在那里了。他們衣衫在風(fēng)中呼呼作響,還不斷向四周散射出強(qiáng)勁的力道來。如果不是親眼所見,任誰也不會相信,眼前在空中相斗的二人,竟然只是兩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