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幾名軍人站在車廂旁或車廂上,隨時準備協助分發(fā)物資。
他們身上的迷彩服樣式略顯陳舊,肩章上也多是預備役的標志。
從這些細節(jié)可以看出,這些士兵大多是預備役人員,畢竟現役部隊大多還在一線執(zhí)行任務,而他們則是被緊急征調來維持后方秩序的。
分發(fā)點的帳篷前,掛著一塊用簡易木板制成的牌子,上面用油漆歪歪扭扭地寫著“物資分發(fā)點”幾個大字。
帳篷里,近百名工作人員正忙碌地整理著物資。
他們大多是志愿者、臨時征調的政府工作人員。
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和手套,臉上帶著疲憊卻專注的表情。
這些分發(fā)給難民的食物,大多是用塑料包裝的面包,面包的質地略顯干硬,但還算能填飽肚子。
面包堆成一座座小山,整齊地碼放在帳篷中央。
面包堆的旁邊,是一些用鋁箔包裝的壓縮餅干,它們被隨意地堆放在幾個大紙箱里,偶爾有幾塊掉落在地上,工作人員會迅速撿起來,撣去灰塵后重新放回箱子里。
還有一些肉食罐頭,罐頭的外殼被磨得有些發(fā)亮,上面的標簽已經模糊不清,但里面的內容卻是難民們難得的蛋白質來源。
飲用水則是由國家統一生產的應急救援飲用水。
這種水的包裝顯得格外簡陋,只是一個普通的塑料瓶,上面用紅色字體印著“應急救援飲用水”七個大字,除此之外,沒有任何生產標識或成分說明。
這些水被整箱整箱地堆放在帳篷的一角,工作人員不時地從箱子里取出幾瓶,遞給隊伍最前面的人。
帳篷的角落里,還堆著一些裝滿衣物和生活用品的紙箱。紙箱上用馬克筆寫著。
“衣物”
“女性衛(wèi)生用品”
“兒童用品”等字樣。這些物資大多是從后方征用或抽調的,質量參差不齊,有的是嶄新的,有的則是舊的,但都被仔細地清洗、消毒后裝箱。
工作人員不時地從箱子里翻出一些衣物,遞給那些衣衫襤褸的難民,或者遞出一些衛(wèi)生用品,幫助他們維持基本的衛(wèi)生條件。
帳篷的出口處,兩名工作人員站在那里,負責將物資遞給隊伍最前面的人。
他們一邊遞物資,一邊用擴音器提醒大家:“請保持秩序,不要擁擠,每個人都有份!”
盡管如此,隊伍中還是不時傳來一些抱怨聲和催促聲。
“看來這里的秩序還是比臨海市那時候好多了。”張涵排到隊伍后方,睡眼朦朧的打量著周圍:“但也正常,畢竟這里還沒有死亡,基本的生活補給暫時也能保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