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,政府剛剛將這片土地納入囊中,原本計劃著要大展拳腳,修建一些實實在在惠及民生的工程,讓市民們能夠切切實實地享受到發(fā)展帶來的福利。
然而,天有不測風云,災難的突然爆發(fā)徹底打亂了所有的規(guī)劃。
在災難面前,政府不得不緊急應對,迅速將這片荒地改造為難民收納點。
由于時間緊迫,資源有限,原本用于修建利民工程的詳細規(guī)劃被迫擱置,取而代之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能提供基本庇護的臨時設施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照明系統(tǒng)成為了相對次要的考慮因素,有限的資源被優(yōu)先用于建設更多的帳篷和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。
因此,路燈的設置不僅數(shù)量有限,而且亮度也難以滿足實際需求,只能在黑暗中勉強提供一絲指引,讓人們不至于在完全的黑暗中迷失方向。
“媽的,到底是哪個帳篷呢?”
向前走了一段路后,張涵停在路燈下,借著昏黃的光,努力辨認著指示牌上的方向,
只見指示牌上,用紅色油漆潦草的寫著幾行字。
“a區(qū)帳篷編號1–2000向左,2000–4000向右?!?/p>
“正前方是軍事管控區(qū),禁止直行?!?/p>
“向右?”張涵輕聲念叨著,又掏出懷中的卡片瞟了一眼,確認無誤后,朝著右邊走去。
寒風呼嘯,空氣中飄著木材燃燒的氣味。
那氣味混著微微的焦香,在這冰冷的夜里飄散,帶著一種別樣的安撫力量。
張涵不由得深吸一口,感受那股溫暖的煙火氣在鼻腔中彌漫。
這氣息,在這荒蕪之地,竟成了最讓人安心的存在。
它意味著有人間煙火,意味著還有人類存在。
順著指引,到達a區(qū)2353號帳篷后,張涵掀起簾子,鉆了進去。
踏入帳篷的瞬間,一股潮濕混雜著人體氣味的空氣撲面而來。
這個不足5平米的空間里,擺放著四張鐵架支撐的折疊床,每張床上都鋪著一層薄得幾乎透明的灰白被褥,上面隱約可見暗色的污漬。
靠近帳篷內(nèi)側(cè),一位中年男子盤腿坐著,正低頭縫補一件黑色棉襖,針線在他手中緩慢卻熟練地穿梭,偶爾抬頭看一眼張涵,眼神里透著戒備。
帳篷正中央的折疊桌上,散亂地擺放著幾個空飯盒和一個生銹的搪瓷缸,旁邊堆著幾件疊得還算整齊的換洗衣物。
桌角處,一個破舊的編織袋半開著,里面塞滿了各種零碎雜物,像是大家臨時的儲物箱。
帳篷的墻壁上,掛著幾件用鐵絲簡易固定住的衣物,顏色大多暗淡,和整個帳篷的色調(diào)融為一體。
墻角邊,一個簡易的木板架上擺放著幾雙沾滿泥漿的鞋子,旁邊是一個裝滿臟水的塑料桶,水面漂浮著些許雜物。
帳篷內(nèi)光線昏暗,僅靠門口處透進來的微弱天光和角落里一盞搖曳不定的蠟燭照亮。
張涵默不作聲,徑直向在最外側(cè)的空床上坐下,床板發(fā)出一陣刺耳的嘎吱聲。
床上的被褥散發(fā)出一股濃烈的惡臭,并且還極為潮濕。
“看來都嫌這太冷了,都不愿睡在最外面?!睆埡嗥鸨蝗斓囊唤牵嘈Φ?。
但這也極為正常,自己作為最后來到這個帳篷的,也只能睡在最外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