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>慧律法師講唯識三十論第二 > 第13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(第3頁)

            第13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(第3頁)

            戊二、廣釋外難(分三:己一、釋分別由何難。己二、釋生死由何難。己三、釋違經(jīng)三性難。

            今初)

            有關萬法唯識的道理,二乘跟外道就提出了三個問難,這當中有三科:初、分別由何難,二、生死由何難,三、違經(jīng)三性難。先看第一個,

            己一、釋分別由何難

            若唯有識,都無外緣,由何而生種種分別?

            我們一般人總是覺得我的心是受環(huán)境的影響,我到什么環(huán)境,這個環(huán)境就對我產生影響。如果說一切法都是心所變現(xiàn),而沒有心外的境界,那么為什么有分別心呢?我分別心的善惡功能是怎么產生的呢?就好像說是上帝創(chuàng)造的萬法,怎么會有上帝呢?他提出這個問題了;說心創(chuàng)造萬法,那么你這個心是怎么來的呢?是誰創(chuàng)造的你呢?你的心識創(chuàng)造了一切的法,三惡道是你創(chuàng)造的,天的果報也是你的心創(chuàng)造的,那么你這個心是誰創(chuàng)造的呢?由何而生種種分別心的?二乘、外道就用這個觀念來問難唯識的學者,看大乘的唯識論師怎么回答:

            由一切種識,如是如是變,

            以展轉力故,彼彼分別生。

            當然這個問題是問得非常好,說是萬法唯識,我們的心創(chuàng)造了地獄,也創(chuàng)造了惡鬼畜生,也創(chuàng)造了人天,那么這個心是怎么有的呢?這當中有兩個因素,一切法因緣生,心也是因緣所生法。這當中有兩個因緣:

            第一個我們過去的業(yè)力,你造的什么業(yè)就會影響到你今生的心態(tài)?!坝梢磺蟹N識,如是如是變”,就是由過去的業(yè)力所生。

            (請)

            n

            第13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

            第二個“以展轉力故,彼彼分別生”,就是今生的環(huán)境的熏習。你前生造的什么業(yè)招感今生的環(huán)境,那么這個環(huán)境又帶動你的心,又會去影響到你的心,產生很多的差別。

            所以我們這念心,唯識學它的意思就是說心創(chuàng)造萬法,它沒有說心有自性,它也是說心是因緣所生。第一個過去的業(yè)力,第二個今生的環(huán)境,兩個因素。我們看藕益大師的注解,

            此先釋分別由何難也。

            我們的分別心是怎么有的?這當中有兩段,第一段:

            謂由第八識中,含藏前七識心心所法一切種子,此等種子,薰習生長乃至成熟,轉變不一。

            謂由第八識當中含藏前七識的種種的種子,這個種子不斷的在這個地方造作、累積、生長、成熟而產生很多的轉變——就是過去的業(yè)力。比如說你造了五戒的業(yè),今生變了一個人,你變成一個人的心態(tài);假設你前生是造了殺盜淫妄,那么你就是一個狗的心態(tài),那么做狗的心跟你現(xiàn)在的心就不一樣,這狗的心是比較卑賤的。如果你前生造的業(yè)是更殊勝,是十善業(yè),你是一個天人,你的天人的心態(tài),你就不會坐在這個地方了,你就去享受、放逸、高慢心。所以你的心態(tài)跟你前生的業(yè)力有關,業(yè)力所招感,過去生的業(yè)種子所變現(xiàn)。第二個:

            又此現(xiàn)行互相資助力故,彼彼分別而便得生。

            由業(yè)力創(chuàng)造你今生的環(huán)境,假設你對環(huán)境又不加以改變,又在這個環(huán)境里面不斷的去造作,又產生一個變化。過去的業(yè)力、今生的環(huán)境的資助,所以

            何假外緣,方生分別哉?

            不必假借外緣。這個地方,我們先根據(jù)附表十六,根據(jù)《成唯識論》的注解,做一個簡要的說明。

            附表十六——心法生起之因緣

            《成唯識論》它這個地方也分兩段,第一個講到“由一切種識,如是如是變”,就是過去的業(yè)力。我們簡單的說明一下,業(yè)力當然主要有四種因緣:

            第一個、親因緣,第二個、所緣緣,

            第三個、等無間緣,第四個、增上緣。

            那么這當中第一個就是新因緣:

            一、親因緣。謂有為法親辦自果。此體有二:一、種子。二、現(xiàn)行。

            在我們的因緣法當中,決定我們今生心態(tài)的就是種子——善的種子、惡的種子。善的種子招感的是尊貴、安樂的心識;惡的種子招感是一個痛苦、躁動的心識;當然這個種子是由現(xiàn)行而來的,你沒有現(xiàn)行怎么會熏習種子,所以他也把現(xiàn)行列進去。不過當然唯識學主要是約種子,是因為種子是累積性的,你這個現(xiàn)行只是一時的現(xiàn)起,你偶爾起一個善法,不表示你來生就一定會招感安樂果報,他是約種子,多生多劫的累積才產生力量。

           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

           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

                  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  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  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