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>唯識三十頌講座 > 第12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(第1頁)

            第12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(第1頁)

            第12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

            好,一問訊,請坐。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十九面。

            我們這一段是講到前六識的現(xiàn)起分位,這當(dāng)中有三個小段,第一段我們講到依止根本識,是說明前六識的生起因緣有兩個重點:

            第一個就是第八識里面的種子,我們前生所栽培的這些善根的種子,或者是煩惱的種子,都保存在第八識,等到它活動的時候,就影響到我們第六意識的活動,就是我們前生的造作,這是第一個因緣。

            第二個依止根本識,就是第八識它變現(xiàn)一個什么樣的果報,你是一個人跟你做一只狗,表現(xiàn)出來的第六意識的相貌也會有所不同,對同樣的種子,但是你是一個什么樣的果報體,這件事情也會有不同。這叫做依止根本識。包括第八識的種子,也包括第八識的現(xiàn)行,這個地方是做一個總說。

            這以下有兩段是一個別示,那么別示當(dāng)中:五識隨緣現(xiàn),或俱或不俱,如波濤依水,這個是個別的解釋。前五識的一個現(xiàn)起因緣,看藕益大師的注解:

            八、云“五識隨緣現(xiàn)”等者——謂前五轉(zhuǎn)識,皆仗眾緣方得生起現(xiàn)行。如眼識九緣生,耳識八緣生,鼻舌身三識七緣生。緣具則不妨俱起,緣缺則不必俱生。故云“或俱或不俱,如波濤依水”,多少無定。水喻第八藏識,波濤即喻前五識也。

            五識隨緣現(xiàn)者,就是說前五識它必須要仰仗眾多的因緣才能夠生起。比如說眼識要九種的因緣,眼識的生起在前五識當(dāng)中是最為困難的,因為它要有空間、有光明;耳識它只要八個因緣,它少掉的是光明,因為我們在黑暗當(dāng)中,念佛還可以聽的到自己的聲音,所以耳識的了別不需要光明;鼻、舌、身連空間也不需要了,就剩下七個了。

            當(dāng)然因緣具足就生起,緣缺就不生起了,故云:或俱或不俱,如波濤依水,波濤是前五識,這個水是第八識,當(dāng)然這個水是一定會有的,但是要有風(fēng)的因緣具足才有波浪,可能是一個波浪,也可能兩個波浪,乃至于五個波浪,多少不定,所以叫做或俱或不俱,如波濤依水。就是說第六意識它生起了別的時候,有時候是帶動眼識,也可能帶動耳識,也可能帶動鼻舌身,或者一個或者兩個或者五個或者都沒有,就說明這個前五識是多少不決定的,或有或無的,當(dāng)然就是要因緣具足才能夠生起了別??吹诰牛?/p>

            九、云“意識?,F(xiàn)起”等者——謂前五識,所藉緣多,緣有具缺,故起滅不定。第六意識,所待緣少,緣具無缺,故常得現(xiàn)起,但除五位,暫時不行。一者生無想天,二者入無想定,三者入滅盡定,四者極重睡眠,五者極重悶絕也。

            第九是說明這個意識?,F(xiàn)起。前五識它的了別所借的因緣就比較多了,所以它生起是不決定。那么第六意識所生起的因緣比較少,所以它經(jīng)常生起,當(dāng)然這個經(jīng)常是相對前五識來說,我們生命當(dāng)中的第六識是常生起的,但是有五種情況是例外:第一個生在無想天,第二個入無想定,第三個入滅盡定,第四個極重睡眠,第五個是極重的悶絕。這五種情況第六意識不生起,那么第六意識它不生起的因緣看附表第十四,第六意識在生命當(dāng)中,當(dāng)然是整個對外境的了別都靠第六意識,它有五種情況不生起,看附表第十四起滅分位門:

            這個起就是生起現(xiàn)行,這個滅就是它的種子位,那么它或者在種子位或者現(xiàn)行位,這些差別的情況叫做分位。先看前五識:

            前五識——前五識須待多緣和合,方得現(xiàn)起,故由生緣之具足不具足,或一識乃至五識同時并起,或不并起。如波濤依水,或一浪起,或多浪起。是中前五識或一或多現(xiàn)起,第六意識必隨之俱起。

            所以在前五識的生起因緣比較困難,第六意識它有尋伺相應(yīng)故,它能夠主動的去思慮,所以它假借的因緣比較少,現(xiàn)行的時間多。我們要知道這個了境能變有兩種情況,第一個叫五俱意識,一二三四五的五,俱是俱足的俱,五俱意識就是第六意識夾帶前五識,或者夾帶一個或者兩個或者五個,來了別現(xiàn)前的境界。第六意識要了別現(xiàn)前的境界一定要五俱意識。

            第六意識——第六識以其與尋伺相應(yīng)故,自能思慮不藉他引故,藉緣少故,現(xiàn)行時多,惟除“五無心位”外,馀一切時?,F(xiàn)起。

            第二種情況叫獨頭意識,第六意識它不必假借前五識的幫忙,它就能夠生起了別,但這個是了別過去、了別未來。回憶過去、憶想未來叫獨頭意識。所以第六意識因為思考能力強,它不必假借前五識,但前五識一定要假借第六意識。這當(dāng)中雖然思考能力強,它有五種情況不生起叫五無心位,五種沒有第六意識的情況:

            一、無想天——謂修彼定,以厭患麤想之力,生彼天中;違不恒行心及心所,想滅為首,名“無想天”。

            這個無想天是個果報,色界四禪,這當(dāng)中有一個無想天,在三界所有的果報當(dāng)中,只有一個果報體是出生的時候就沒有第六意識,就是無想天。包括四空天都有第六意識。它是攀緣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,那都是第六意識的境界,只是比較微細而已。

            但是無想天很特別,無想天當(dāng)然這個是外道,不是佛弟子,外道修行無想定,他為什么修無想定?他講出他的動機——厭患粗想之力,外道他也想離苦得樂,那么他在禪定當(dāng)中,在寂靜的心中,他一下子就知道一個人會有痛苦,是因為有欲望,為什么會有欲望呢?就是有這個思想就有欲望,他認為這個思想是一切痛苦的根源,一切業(yè)障海皆由妄想生,那么這個時候怎么辦呢?他就修無想,他在禪定當(dāng)中就訶責(zé)想的過失,說這個想在我們心中,就像一個人如病如庸如瘡,就像一個人皮膚長瘡流膿流血,這個想在我們內(nèi)心當(dāng)中活動就像瘡一樣生起種種的過失,所以這個想被他這樣訶責(zé)以后,整個前六識的想就不再活動。無想天有五百劫的時間完全無想,是這個意思。

            二、無想定——謂有異生,伏徧凈貪,未伏上染,由出離想作意為先,令不恒行心心所滅,名“無想定”。

            前面的無想天是個果報,無想定是一個因地,這個無想定當(dāng)然是一個禪定,它不是個果報,就是你要入這個定才有,你出了定就沒有。這個當(dāng)然是人,他是人的時候,這個凡夫他在禪定當(dāng)中伏遍凈貪,這個遍凈貪他調(diào)伏了三禪的安樂,但是還沒有調(diào)伏上染,就是無色界的安樂,它是在色界四禪,他也是以出離想,他也是在禪定當(dāng)中訶責(zé)這個想,使這個想不活動,入的這個定叫做無想定。

            佛陀有個弟子叫周利槃陀伽,大家都知道,他的特色就是愚癡,說是他出家以后百日不能成誦,他的師父告訴他一個偈頌,他背第二句話忘了第一句話,一百天四句偈背不起來,那么這個弟子們就很奇怪了,就問佛陀說周利槃陀伽是怎么回事呢?佛陀說一切法都有它的因緣,不會莫名其妙產(chǎn)生的。周利槃陀伽前生就是生到無想天去的,五百劫的時間都不想,突然間來到人間的時候,他那個等流性還在。

            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,佛法是訶責(zé)無想,當(dāng)然思想如果是顛倒了會產(chǎn)生欲望,但是你要生起佛法的善根,你還得靠想,你完全無想,這個事情沒有解決。這個無想是怎么回事呢?《成唯識論》講出一個譬喻說,無想天跟無想定——如石壓草,這個石頭把這個草蓋住了,你把這個石頭搬開了以后,春風(fēng)吹又生,就是說你只是無想,那么在無想當(dāng)中,你內(nèi)心當(dāng)中無量無邊的煩惱業(yè)力,一個都沒有消滅,只是不動,等到你開始想的時候,它照樣活動,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。

            三、滅盡定——謂三乘學(xué)無學(xué)圣人,由止息想作意,伏滅無所有處之貪,令不恒行及恒行中染污心心所滅;以加行等,徧厭受想,故亦名“滅受想定”。

            第三個滅盡定,謂三乘的圣人,前面是一個凡夫外道,才修無想天、無想定,這個是三果的圣人,三乘的學(xué)無學(xué),特別是三果以上才有辦法修滅盡定。那么他只是止息想作意,他只是暫時想休息,說三果的圣人可能去托缽,或者阿羅漢去托缽太累了,或者說法太累了,他暫時想要休息,在禪定當(dāng)中把想暫時的伏住,那么把無所有處的貪欲煩惱調(diào)伏,令不恒行的前六意識跟恒行的第七意識的染污心所消滅,因為加行無想,所以把想跟受都停止到滅受想定,或者想受滅無為。這個滅盡定對于無想只是暫時的,不像無想天跟無想定都是長久的。

            四、極重睡眠——謂由身勞頓故,六情暗閉,前六不行,名“極重睡眠”。

            我們在疲憊的時候進入到一種熟睡的狀態(tài),也可能會第六意識不活動。我們一天的睡眠當(dāng)中,一個晚上的睡眠醫(yī)學(xué)上說只有兩個小時不做夢,我們平均一個人一個晚上要做五個夢,我們醒來記得的是最后一個夢,我們做五個夢,那么你不做夢的時候的兩個小時,是你真正休息的時候,第六意識不活動,你的心識只有初能變、二能變異熟思量,非常微細。這個時候你的身體得到全部的休息,你做夢的時候第六識就在活動,它在你的夢境里面扮演一個主角,你在夢境當(dāng)中也有人事、地、物,各式各樣的環(huán)境,你在那個地方也是不斷的想,所以在熟睡的睡眠當(dāng)中不做夢的時候,第六意識暫時不活動。

            五、極重悶絕——謂由疲極風(fēng)熱等緣,六識不行,名“極重悶絕”。

            已完結(jié)熱門小說推薦

           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

                  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  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  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