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,但是佛法是說:法是不決定的,法空就是不決定。
我舉兩個例子讓大家了解:比如說玻璃,玻璃是一個色法,玻璃是堅硬的,但是這個事情不決定,你看美國有些人吃玻璃,他吃玻璃還可以消化,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太太,他先生是從小就吃玻璃的,所以玻璃對他來說就像面包一樣,這個法對他來說不是堅硬,但是他太太嫁給他以后,他太太本來不能吃玻璃,跟他在一起熏習(xí)久了,他太太也可以吃玻璃,所以這個玻璃的法不決定。
再舉一個例子,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,還是個大富長者,大富長者的福報很大,但是因為感情挫折就出家了,出家以后就跟大家一起修四念處——觀身不凈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,沒辦法成就,所以說很灰心,他覺得修行沒有什么幫助,就想要還俗。這個時候佛陀就告訴阿難尊者說,這個比丘要還俗了,你趕快去幫助他,怎么幫助?當(dāng)然佛陀的智慧——大圓境智,知道眾生的根機不同,他說你去跟國王借皇宮給他住,這個比丘在逆境當(dāng)中不能成就圣道,不可以。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跟國王借他的皇宮給比丘,這個比丘在皇宮當(dāng)中住的很舒服,吃的也很好,三個月成就阿羅漢果。所以我們說有些人適合修苦行,有些人不適合修苦行,所以這個苦行也不決定。
所以法對每一個人是不決定的。大家知道法空的意思了,就是說這個法對你是增上,對他可能是一種負面的,這個法是假借眾生的心識安立的,不是說…如果說這個法是有自性,我們不要說法空,說法是有,小乘說是我空法有,這個法是有自性的,對每一個人應(yīng)該產(chǎn)生相同的效果。說唉,修苦行是幫助于圣道,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,這個法是放諸四海皆準,每一個人都應(yīng)該修苦行,其實不對。這個法是就某一個人、某些人安立的,某些人這個法是不能成立的,叫法空。一切法沒有決定性,因人而異。大家就知道法空的意思了,就是說你修空觀是對治煩惱的一個主要的因素了,這當(dāng)中有漏跟無漏,當(dāng)然關(guān)鍵點在對治無明,無明就是我執(zhí)法執(zhí)。
好,我們回到講義來。剛剛講到一切種識,種子的觀念,諸位有沒有問題,沒有問題?我再講一點種子的觀念給大家了解:種子有——有漏的種子跟無漏的種子,所以在我們阿賴耶識當(dāng)中,我們曾經(jīng)一時的糊涂造了殺盜淫妄的罪業(yè),這個罪業(yè)被阿賴耶識保存下來——有漏的種子;我們也曾經(jīng)在佛法當(dāng)中很真誠的發(fā)愿,修行,聽聞佛法,那么在禪定當(dāng)中念佛、修止觀——也熏習(xí)無漏的種子。這當(dāng)中值得我們注意,就是說大家要知道:
無漏種子是真實的功德,是隨順于佛性的,有漏種子是虛妄的,真實能夠破除虛妄,這個是關(guān)鍵很重要。
就是說,雖然我們無量劫的熏習(xí)很多有漏的種子,但是它的體性是虛妄性的、是顛倒生的。那么,我們熏習(xí)戒定慧的種子是無漏、是真實的功德,所以真實能夠破除虛妄,就好像光明能夠破除黑暗。你說這個房子有很多的黑暗,但這個房子三千年的房子,千年暗室一燈即明,你不必等到一千年,這個觀念很重要。
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叫做蓮花色比丘尼,諸位應(yīng)該不陌生了,她是神通第一。第一個證得阿羅漢的比丘尼,神通第一的比丘尼,蓮花色比丘尼成就阿羅漢以后,她就到處攝受度化眾生,阿羅漢是無學(xué),她也沒什么功課好做了,到人間里面建立念佛會,開講堂攝受眾生。蓮花色比丘尼她攝受眾生主要的對象,她特別喜歡攝受有錢的這些貴婦人,攝受她們歸依三寶、受持三皈五戒,甚至于要求這些貴婦人能夠出家修行。那么那些有錢人就跟蓮花色比丘尼說,師父,我們修行不能出家,為什么不能出家?我們這些人福報都很大,煩惱又重,出家會破戒。蓮花色比丘尼說破戒就破戒,師父啊,破戒要到三惡道去!
蓮花色比丘尼說,我講講我過去的因緣跟你了解了解,我過去生第一次跟三寶結(jié)緣,就是我做一個戲女,做一個演戲的女演員。那一次我演一個比丘尼,那個時候,當(dāng)然演比丘尼,要去揣測比丘尼的心情,穿上袈裟,第一次跟三寶結(jié)緣——穿上袈裟。后來在流轉(zhuǎn)當(dāng)中,就遇到三寶住世,就歡喜受三皈五戒。到迦葉佛的時候,我那個時候就正式出家,也作為一個比丘尼,那個時候破戒就到三惡道去了。但是我曾經(jīng)修行過的善根、無漏的善根沒有消失掉,所以善根不會因為罪惡而消失,大家知道叫金剛種子,善根能夠破壞罪業(yè),罪業(yè)不能破壞善根。不管你造多大的罪業(yè),你曾經(jīng)熏習(xí)的善根是不會被破壞,那么到釋伽牟尼佛,我的善根成熟,太陽一出來,所以黑暗消失掉。所以佛法的觀念:
不管你過去起多大的煩惱,不管你過去造多大的罪業(yè),都不是重點,重點你要成就善根——無漏種子。
我們再講一個小故事,大家體會一下,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外道,外道起邪見當(dāng)然不相信三寶了,但是這個婆羅門剛好喝醉酒了,喝醉酒起顛倒,到精舍前面大喊大叫,我要出家,我要出家!佛陀趕快叫舍利弗,趕快把他抓進來剃度,剃度以后,婆羅門醒過來,我是婆羅門的,怎么跑到佛教的僧團呢,就還俗回去。舍利弗就問佛陀說,他是一個外道,為什么給他剃度,你明明知道他是邪見。佛陀說,我觀察他過去生當(dāng)中從來沒有跟三寶結(jié)緣,現(xiàn)在好不容易喝醉酒了,突然想要出家——機不可失。
所以你看流轉(zhuǎn)三界中,阿賴耶識當(dāng)中,你曾經(jīng)跟三寶積集的善根,這就是非常值得珍惜。就是說這種無漏種子,只要一進去阿賴耶識它永遠不會失掉,它只會不斷累積到一定能量的時候釋放出來,邪不勝正,真實的功德能夠破壞你虛妄的東西。
所以佛法也不怕你遮障重,就怕你善根不夠。就是說我們不怕你有多黑暗,怕你沒有光明。
我們研究種子的時候了解,無漏種子是能夠破壞有漏漏種子,有漏種子不能破壞無漏種子,是這個意思。好,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了,有沒有問題?我們今天對阿賴耶識、第八識講了三個功能,大家可以回去復(fù)習(xí)一下,第一個阿賴耶識是一個總相,藏,從藏當(dāng)中開展出它的因相——一切種識,跟它的果相的異熟識。因為有阿賴耶識的含藏種子釋放果報,所以才造成有情眾生的生命相續(xù)。但是阿賴耶識本身不造業(yè)的,先有這個觀念。
好,請合掌。
愿以此功德
莊嚴佛凈土
上報四重恩
下濟三途苦
若有見聞?wù)?/p>
悉發(fā)菩提心
盡此一報身
同生極樂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