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

            黑巖小說>唯識三十頌講解視頻傳濟法師 > 第2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(第3頁)

            第2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(第3頁)

            在《賢愚經(jīng)》上說,佛陀在世的時候,有一次佛陀在郊外演說四諦法門,佛陀坐在一個大石頭上,諸比丘在下面安詳?shù)淖?,佛陀就開顯生命的因果。佛陀說生命的因果有兩個選擇:一個是雜染的因果苦集二諦,你造了罪業(yè),這個集地招感痛苦;或者你另外一個選擇,滅道,你修學戒定慧的道,成就安樂的果報,把染凈的因果在四圣諦里面開展出來。

            (請)

            n

            第2集《唯識三十頌直解》

            這個時候有五百只雁鳥從空中就飛過去,當然佛陀的說法是不可思議,佛以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。五百只雁鳥聽到佛陀的音聲非常的歡喜,就停在不遠的地方一個大樹上,就停著,在那邊聽聆聽佛陀的開示,這個時候獵人隊看到五百只雁鳥,過來以后用網(wǎng)子就把它們網(wǎng)住,就把五百只全部殺死了。

            這五百只鳥在臨命終之前,因為聽法的關(guān)系,起隨喜、歡喜、贊嘆的心、依止善業(yè),來生就生到忉利天去了,忉利天人當然有神通,他就知道他是什么樣的因緣,得到忉利天的果報。他們到晚上的時候,就以天人的身份來到佛陀的精舍,跟佛陀頂禮、感恩。這個時候佛陀為他們講四圣諦,因為他們都有善根了,就全部證得初果。到第二天的時候,阿難尊者就問佛陀說,昨天晚上我看到你寮房放大光明,佛陀就如是的說,諸天來跟我請法。

            這意思就是說,這五百只雁鳥,它們的得度因緣是怎么回事?

            我們平常的思想是活在自己心中的名言,我們過去也活在自己的一種名言的一個等流性。你現(xiàn)在是什么想法,你前生就是什么想法,你頂多是福報比較大,比如說你其實前生是一只螞蟻,你的想法是這種想法、這種個性,你今生也是這種個性,就是說你心中的名言會影響到你的思想,等到直到有一天,你真實聽聞佛法以后,開始覺悟了,把你過去的錯誤的思想名言重新消滅,這個時候你的生命才能夠做決定性的大方向的改變。

            所以說雖然世界上很多宗教都勸人家斷惡修善,但是佛法不共的地方,就是佛陀用說法改造你的思想,所以只有佛法有資格稱為乘。這個乘就是有到彼岸的意思。你說外道他也是勸人家斷惡修善,但是這個善業(yè)升到天上掉下來就沒有了,沒有留下任何痕跡。你修學佛法,因為善業(yè)——你也會斷惡修善持戒,但是你從善業(yè)果報受完以后,你內(nèi)心那種智慧的功能,那種正確的抉擇,那種我相法相。能夠依止佛陀的我相法相抉擇一切法的智慧它不會消失,它會引導你繼續(xù)的斷惡修善。

            你看世間人,世間人有些人很有錢,福報很大,你看他家住的很大,車子也很好,但是他很慳貪,這實在是不合道理。因為他之所以有錢,他前生一定是布施了很多次,照講他應該有很多布施的等流功能,他應該今生還是會布施。但是有些人富貴但今生慳貪,當然有些人他富貴還是喜歡布施,差別在哪里呢?就是有些人布施他不明白道理,他只是在特殊的因緣當中遇到的殊勝的福田。起一念的慈悲惻隱之心去布施。他的布施行為并不是由他的一個思想的主導,智慧的主導,他是一念的善心。這樣子的布施,當你把善業(yè)果報受完以后,你就不會再布施了,你的生命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,心中沒有光明引導你。

            但是佛弟子他今天去布施,他來生做大富長者,他會繼續(xù)布施。因為他心中智慧在,他會不斷的布施下去,他有乘,那個車乘會繼續(xù)往前開,他會不退轉(zhuǎn)。這就是佛陀為什么要安立我相法相,因為佛陀必須要安立我相法相,來引導眾生,去正確的觀照生命的真相,這就是所謂的圣教我相法相的安立,是就著解脫的角度安立的。

            我們在這個地方,等于是把這些所變現(xiàn)的這些我相法相做一個說明。這以下再說明能變現(xiàn):

            而彼種種我法之相,不過皆依識所變現(xiàn)。

            這些我相法相都是依止我們的心識所變現(xiàn)的,所以能變現(xiàn)的心識:

            然此能變之識,雖有八種,以類別之,則唯有三。

            這以下《唯識三十頌》講到唯識,就把心識的差別功能做一個簡要的說明,先做一個總說了,唯識學一再強調(diào)生命是由心識所變現(xiàn),所以了解我們的心識,乃至改造我們的心識,變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重點。了解心識是怎么了解呢?在本頌當中是把我們的錯綜復雜的心識分成三類:

            謂:一者第八——名異熟識。二者第七——名思量識。三者前六——總名了別境識也。

            外道說我們的心有三魂七魄,佛法是不同意,其實我們的心主要是三種功能而已。我們來簡單說明一下,

            一、第八識

            第一個叫異熟識,就是第八識,這個第八識它的成就是由業(yè)力的熏習所成就的,叫做異熟識。那么思量識跟了別識,它不是由業(yè)力,它是由思想所成就的一種概念。你聽到什么樣的概念,就影響到你的思量,影響到你的了別,所以我們研究心識,一個是所謂的因緣,因緣變由業(yè)力所形成的,一個是分別變,由分別心的熏習所成就,兩種。

            我們先看異熟識,異熟這兩個字我們做一個說明,這個異就是差異,這個熟就是成熟。第八識在我們整個生命當中,它有成熟業(yè)力的功能,你造了一個業(yè)力,比如說你是造一個善業(yè),那么誰把善業(yè)轉(zhuǎn)成果報呢?就靠第八識,它能夠把業(yè)力轉(zhuǎn)成果報叫成熟。比如說我們今天拿米去煮飯,那么米為什么會變成飯?因為它有電鍋,所以電鍋有成熟米的功能,所以電鍋可以說是熟,它能夠把米煮熟。第八識亦復如是,說我造業(yè)的時候是造布施、持戒的業(yè),為什么變成天的果報呢?因為有第八識能夠成熟它,它的成熟有三種差異:

            第一個、異時而熟

            時間上有差異。我現(xiàn)在很努力的布施、很努力的持戒,但是我還是很痛苦,這怎么回事呢?就是說,你造業(yè)的當下這個業(yè)力不能馬上表現(xiàn)出來,先保存下來。你現(xiàn)在的果報是你以前的業(yè)力變現(xiàn)出來的,這個業(yè)的能量還沒有完全釋放完,你要繼續(xù)承受,那么你今生的業(yè)是來生才受用,也就是說我們造業(yè)跟得果報有前后時間的差異,所以很多人很難了解因果的道理,說這個人殺盜淫妄什么事都干,但是他還是很順利。那是因為他過去是有一部分某一個族群的善業(yè)剛好表現(xiàn)出來,他今生所造的殺盜淫妄的罪業(yè),是先保存下來。所以第八識是在成熟果報的時候,它是有前后差異的,叫做[異時而熟]。

            第二個、異類而熟

            這個類就是性質(zhì),你去造業(yè)的時候“因通三性,果為無記”,你造業(yè)的時候有善性、惡性,但是果報完全無記,諸位我們研究唯識要注意,講到果報不講善惡,這個人貧窮,貧窮不是罪業(yè),貧窮只是痛苦的果報,因為罪業(yè)它有招感性,業(yè),就是要招感性的,說這個人貧窮,他貧窮要招感痛苦,那么這樣子會構(gòu)成什么?一因多果,他造了一個罪業(yè),招感貧窮,這個貧窮又招感罪業(yè)。

            所以果報不論善惡,貧窮、丑陋,只能夠是一個痛苦的果報,它不是善也不是惡,它是無記。只有因地才講善惡。

            我們的生命有兩個重點,第一個受用果報;第二個從果報要創(chuàng)造一個新的業(yè),所以受用果報的時候只論苦樂,造業(yè)才有所謂的善惡。所以以這個因是有善惡,果報是沒有善惡,所以性質(zhì)上有改變,叫做[異類而熟]。

            第三個、變異而熟

            變異而熟就是數(shù)量有所改變,你說我以前造罪業(yè)的時候只造了五分鐘,為什么我這五分鐘的罪業(yè),后來到地獄受那么多劫的痛苦的果報?諸位我們要知道你不是造業(yè)五分鐘以后,將來痛苦也是五分鐘,不是這么回事。

            就是說你的罪業(yè)到第八識以后,它的數(shù)量會變化,當然變化有時候會變多,有時候變少。這怎么說呢?你造了一個殺、或者是盜、淫、妄的業(yè),這個時候你造完以后,諸行無常嗎?你在造的時候剎那剎那生滅,造完了,這個業(yè)就被你第八識保存下來。保存下來你要是沒有懺悔,你也沒有聽聞佛法去產(chǎn)生懺悔,你沒有懺悔的意思就是表示你隨喜的意思,你認同這個業(yè),你隨喜,從那個時候開始,你每天吃飯睡覺,你念念的去認同這個業(yè),它就不斷的增長、不斷的增長。

            所以我們?yōu)槭裁丛鞓I(yè)趕快懺悔,是對的。因為從這個時候這個業(yè)開始遮止,把這個業(yè)的勢力破壞掉。我們一個人不可能落入空性,所以我們的心一定做出一種對待觀。你不是隨喜這個業(yè),你就是呵責這個業(yè),站在懺悔的角度就是呵責,所以說變異而熟,就是說你可能出家修行只有十年,你這十年當中用功,懺除業(yè)障、積集資糧,但是你來生受用果報的時候不止只有十年,可能你是幾劫、乃至于幾萬劫的諸天的果報。所以說因地的業(yè)跟果報的時候,它數(shù)量產(chǎn)生很大的落差,很大的變化。

            已完結(jié)熱門小說推薦

            最新手机av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毛片在线_国产欧美激情视频免费看

                  <tr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/label></tr>

                  <td id="q0v9l"><ruby id="q0v9l"></ruby></td>
                  1. <table id="q0v9l"><option id="q0v9l"></option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<acronym id="q0v9l"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2. <acronym id="q0v9l"><label id="q0v9l"><listing id="q0v9l"></listing></label></acronym>
                      <table id="q0v9l"></table>
                    1. <pre id="q0v9l"><strong id="q0v9l"><xmp id="q0v9l"></xmp></strong></pr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