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役山河,縮地成寸
人界。
南贍部洲,灌江口楊宅之內(nèi)。
那位有夏皇祖、治水圣王——上古人皇大禹現(xiàn)身其間,正將畢生絕學(xué)傾囊相授于楊戩。
“這,禹王伯伯……”
楊戩只覺神魂震顫,似有驚雷在識海炸響,掀起滔天巨浪。
大禹一生所創(chuàng)之諸般術(shù)法,如洪流般洶涌灌入楊戩的腦海。
大禹這一生,創(chuàng)法術(shù)神通無數(shù),法寶亦多。
如定海神珍鐵,能定四海狂瀾,后化為如意金箍棒,為齊天大圣孫悟空的證道之兵器。
大禹還有那開山斧,可劈山斷岳;驅(qū)山鐸,搖動間群山皆動;避水劍,出鞘時江河讓道;息壤,遇水則漲,可填無盡汪洋;九州鼎,鎮(zhèn)壓九州氣運,威嚴(yán)無匹……
大禹的神通法術(shù)更是繁多,操控水流,如臂使指;移山填海,只在翻掌之間;功德金身,萬法不侵;化身之術(shù),可化巨人……
其“勘測水脈”之術(shù),化作九條栩栩如生的水龍,在楊戩的識海中翻騰游弋,訴說著九州水脈的奧秘;“斬蛟定波”之法,凝成金色符箓,散發(fā)著強(qiáng)大的威壓;“移山填?!敝g(shù),化作三十六座神山虛影,巍峨壯觀……
這些兵器法寶的所在之處,和大禹的法術(shù)神通……盡數(shù)灌入楊戩的腦海之內(nèi)。
而最精妙絕倫者,當(dāng)屬大禹的“禹步”,此乃昔日“禹王巡九州”所用之步法,蘊(yùn)含著無盡的玄機(jī)。
……
《太上除三尸九蟲保生經(jīng)》有載,以“禹步”配合服氣,可滅三尸。其法訣為:“閉氣凝神,先前左足,次前右足,再以左足并右足,此乃三步之妙……”
《云笈七簽》卷六十一《服五方靈氣法》亦記有服氣時所行之“禹步”,云:“諸步綱領(lǐng),起于三步九跡,此乃禹步之真諦……其法先舉左足,一跬一步,一前一后,一陰一陽,初與終同步而合,置腳橫直,互相承如丁字,此乃象陰陽之會也……”
……
足見禹步之神妙,實乃奪天地之造化,竊陰陽之玄機(jī)。
禹步,此步法溯其根源,乃是大禹感念蒼生疾苦,觀天地萬物之變,妙悟乾坤至理。借八卦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離、坤、兌之方位,融中宮樞機(jī)之妙,暗合天下九州之名,仿若將九州山河皆納于足下,一步踏出,便是天地浩渺盡在掌控。
古有“登壇召神咒”,道盡禹步之威,正是:
“白氣混沌灌吾形,禹步相催登陽明。”
“天回地轉(zhuǎn)步七星,攝罡布斗躋九靈。”
當(dāng)此步法催動,周身白氣氤氳,仿若混沌初開,靈力灌注全身,引動天地之力相隨。每一步踏出,都似蘊(yùn)含著天地至理,陰陽交匯,乾坤倒轉(zhuǎn)。
這禹步一步踏出,可縮九州之距,瞬息萬里,避兵解厄,宛如神游太虛,逍遙自在,無拘無束。
這“禹王巡天步”,正是:“禹王巡九州,一步一乾坤?!?/p>
其已經(jīng)到了“空間大神通”的范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