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下,不為例?!?/p>
“天庭的威嚴,不容侵犯。”
“天庭的秩序,不容挑戰(zhàn)?!?/p>
大禹聞此,神色肅穆,雙手抱拳,躬身行禮,言辭懇切:
“謝大天尊隆恩,大禹代人族萬民,叩謝天恩浩蕩?!?/p>
他此來,主要是來表明態(tài)度的。
這天界大戰(zhàn),也不能老是禍及下界人族。
如今下界人族,確實得依附天庭而生存,被天庭所統(tǒng)治,受其庇佑,亦受其轄制。
但人族之弊,深植骨髓,人族尤喜內(nèi)訌,且善向下盤剝,此等習(xí)性,實乃大患。
人族之中,多有愚鈍之輩,逆來順受,甘愿沉淪于卑賤、屈辱與貧寒之中,而不自知,更無反抗之意。
然而這些人一旦得勢,便如猛虎出籠,以貴欺賤,以富凌貧,對同胞之壓迫,變本加厲,毫無憐憫之心。
更有甚者,那些凡塵中的普通人,歷經(jīng)千難萬險,終得飛升仙界,搖身一變,成為神仙,跨越階級之后。
他們往往會把自己視為天界神仙的一員,忘卻了本源,對下界人族,更是冷漠無情。
這部分神仙,往往對下界人族更加其兇殘。
只因他們曾在先天神靈面前,失卻自尊,如今便要在下界人族身上,尋回那份虛妄的補償。
對先天神靈,他們卑躬屈膝,極盡諂媚之能事;對下界人族,則囂張跋扈,不可一世。
人性如此,能共苦,卻不能同甘。
憶往昔,上古之時,人族勢微,然則人心齊,泰山移,共赴患難,情深意重。
而今,人族雖得享太平,卻飽暖思淫欲,內(nèi)斗不止,更喜落井下石,趁火打劫,吃人血饅頭……
此等行徑,實乃人族難以昌盛之根源。
反觀妖族,信仰妖皇,視其如主君;巫族,信仰祖巫,敬其如始祖;龍族,信仰祖龍,尊其如圣靈……
若妖皇、祖巫、祖龍再現(xiàn)于世,只需一道號令,天下妖族、巫族、龍族,莫不俯首帖耳,聽命行事。
而當(dāng)今人族,久無人皇,人心渙散,只知信仰天神,祈求庇佑,卻忘了自身之力量。
當(dāng)然了,人失人皇、人界皇帝向天俯首稱子……這也是天庭的“牧人之術(shù)”。
殊不知,當(dāng)被統(tǒng)治者將全部希望寄托于統(tǒng)治者的仁慈之時,便已失去了自我,輸?shù)袅诉@場主體性之戰(zhàn)。
人族若想真正強大,非在于祈求天庭降下更多“治水”的神仙,而在于覺醒自我,為自身命運負責(zé)。
……
大禹步出通明殿后,心緒如潮水般翻涌。
他望著三界內(nèi)云霧繚繞的山川湖海,眉頭緊鎖,長嘆一聲道:
(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