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們先走,等你傷好了,再來和楊戩交手也不遲啊?!?/p>
獼猴王卻搖了搖頭,他的眼神中閃爍著一種復(fù)雜的光芒,既有不甘,也有堅定。
“四弟,這楊戩已經(jīng)成我的‘心魔’了。”
獼猴王緩緩開口,聲音雖弱,但每一個字都仿佛承載著千斤重擔(dān):
“我若是在此刻逃避,恐怕以后再也難以面對他了?!?/p>
“我的心中會永遠留下這個陰影,無法釋懷。”
說到這里,獼猴王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苦澀:
“以前,我一直在逃?!?/p>
“但這一次,我不想再逃了。”
“我想再試試?!?/p>
獼猴王的話語中充滿了決絕和堅定。
蕭辰聞言,沉默片刻,沒有再開口阻攔。
大家都是“成年妖”了,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選擇,又不是“小孩子”。
獼猴王又不是他的傀儡,受他操控和擺布。
這是獼猴王自己的事情,這是獼猴王自己的選擇。
雖然是兄弟,但他也不能替獼猴王做決定。
獼猴王既然已經(jīng)深思熟慮,做出了自己的選擇,那么作為兄弟,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。
于是,蕭辰?jīng)]有再開口阻攔,只是緊緊地握著凌云紫金戟立在一旁,為獼猴王掠陣。
與此同時。
蕭辰的眼神警惕地掃視著四周,警惕性提到了最高。
蕭辰知道,灌江口的這場動蕩已經(jīng)引起了天庭的高度關(guān)注,隨時可能有天庭的仙人前來查探。
獼猴王此刻正燃燒著心頭精血,不惜以生命力為代價恢復(fù)力量,放手一搏,要和楊戩做最后的決戰(zhàn)。
他的面色慘白,但眼神卻異常堅定。
此時此刻。
獼猴王那對獨特的“通風(fēng)耳”已經(jīng)顯現(xiàn)了出來。
“通風(fēng)耳”的耳廓伸展打開,散發(fā)著淡淡的青色熒光,微微顫動,仿佛在與天地間的某種神秘力量共鳴。
這一雙“通風(fēng)之耳”,是他作為“通風(fēng)大圣”的標(biāo)志,善聆世間萬音,能察世間萬理,知前后之事,萬物皆在其心中明了如鏡。
是以《大唐三藏取經(jīng)詩話》中有“四耳獼猴聽三界”之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