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籠放完之后,他就開著船來到了燕窩島,在那個溶洞不遠的地方下錨,一邊釣魚一邊看看附近有沒有作業(yè)漁船,
如果很多的話,那么燕窩的秘密是不可能長久藏住不被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因為要下地籠,所以他特意買的餌料,專門稱了一斤的活蝦,打算看能不能釣到黃鯛,秋吃鱸魚春食鯛,
這個季節(jié)的鯛魚大部分都比較肥美,而黃鯛又絕對是近海中的明星魚。
下竿沒一會就中魚了,而且還是目標魚,一斤多的黃翅,看著就喜人。
將竿子放一邊,也到了午飯點,把魚去鱗去內(nèi)臟,拿出電磁爐開始做午飯,一個人就很簡單,
直接把魚簡單的兩邊煎一下,然后加水煮湯,湯滾之后再熬個十來分鐘,再將帶的米線放進去,等到快熟的時候,抓一把雞毛菜進鍋,完美。
根本不用盛出來,就著鍋吃就行。
吃到一半,竿子差點被拉走了,他趕忙揚竿刺魚,這尾魚的勁不小,他拉了好一會才把魚給抄上來。
是一尾四斤多的貓鯊,這個味道很不錯,是海魚中做酸菜魚的不二品種,當然即便是燉湯,味道也是杠杠的。
魚放進活艙重新上餌,拋向之前中魚的地方,貓鯊一般都是成對出現(xiàn),所以那地方應該還有至少一尾。
果然,就在他剛剛嘬完鍋里的最后一口湯時,魚竿再度抖動,拉上來一尾稍小些的貓鯊。
小當然是相對的,有三斤多呢,貓鯊中非常標準的體型。
接著他換了個方向拋鉤,這次等的比較久,差不多半個小時,才有魚咬鉤,而且還是特別干脆的那種,拖著線就要跑。
肯定不是鯛類,鯛類吃口比較精,這么干脆倒是有點像鱸魚、海狼這一類急性魚。
魚的力道很大,線杯出線的聲音聽著非常爽,雖說是系統(tǒng)的竿線不怎么擔心,但趙勤也沒有蠻力去拉,享受著遛魚的過程。
差不多十多分鐘,海里的家伙才漸漸失去了掙扎,趙勤這才滿意的將它拉上來。
發(fā)現(xiàn)還真是新品種,長相幾乎與淡水的江團魚沒多大區(qū)別,這是江團出了軌,從淡水跑海水里來了?
別驚訝,有不少魚類能同時適應咸淡水的。
好吧,他只是自己惡作劇的想了想,這魚他見過,還算是常見,海鲇魚,也叫海鯰魚,當然并不是之前抓的比較小的海鯰,
這一種魚能長得挺大,學名叫中華海鲇。
趙勤釣上的這一尾長約70公分以上,有個十四五斤的樣子,讓他驚喜不已的是,這魚居然挺著一個大肚子,
海粘魚籽,那可是能媲美鱘魚籽的存在,聽說價比黃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