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之聲
軍部廣播室在實時直播結束后,并沒有停止運行,而是繼續(xù)開始了對錄播內容的重復播放。
顧承淵對軍部廣播臺的要求,是必須做到全天候、24小時、不間斷的廣播。
但要想完成這個任務,單純依靠碳基播音主持人,肯定是難以為繼的。
所以蔡安心才想到了這么一個直播錄播的方法。
選擇全天直播也是無奈之舉
主要是考慮到要盡可能多的增加幸存者收聽到黑色長城廣播的幾率。
全天24小時播送,只要是使用無線電接收設備的人,總有一天能收到吧?
末世前受科技發(fā)展影響,方便快捷、功能強大的手機極大的擠壓了無線電設備的生存空間。
除了無線電愛好者還在堅持使用無線電設備,普通人唯一接觸的估計就只有車載收音機了。
所以從理論上來說,使用無線電來聚攏幸存者這個辦法,效率可能并沒有那么高。
畢竟現(xiàn)在很多家庭連電視機都不怎么用了,別說更加早古的收音機。
但這只是理論
永遠不要小瞧人類的適應和應變能力
在末世爆發(fā)沒多久,許多腦子靈活的人和勢力,在接受網(wǎng)絡斷絕的現(xiàn)實后,就已經開始嘗試使用無線電設備來收集發(fā)布信息和建立交流網(wǎng)絡了。
通過無線電構造的區(qū)域信息網(wǎng)絡,經過末世兩周的發(fā)展,甚至已經可以稱得上繁榮了!
造就這繁榮的基礎就是隨處可見、容易獲取的無線電設備,雖然末世前用的人少了,但架不住保有量大,隨便找輛車就可以拆一部。
實在不會拆,坐車里聽會兒再跑也不遲。
這也一度成為了許多幸存者堅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。。
總的來說就是無線電通訊的使用門檻非常低,人們可以以技術作為劃分,在這個新建的無線電網(wǎng)絡中扮演各自角色。
懂無線電技術的人發(fā)送信息,不懂的則是藏在某個角落,老老實實的抱著設備,像海綿一樣篩查吸收對自己生存有利的信息。
位于夜市清河鎮(zhèn)的老丁夫妻,就是無線電信息的接收者,末世時夫妻倆正好在家休息,沒有發(fā)生尸變的同時,還躲過了喪尸的
希望之聲
之前有幾個他很喜歡的信息分享頻道,也是在空段之后,徹底消失在了無線電網(wǎng)絡里。
父親的離開曾讓他一度以為生死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