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不等于見山上手,書頁自動翻開,云見山一看,愣住了。
只見翻開的書頁上,寫滿了字,而加大加粗的標題是:程忍冬——顛沛流離、孤苦為伴,偉大史學家的悲慘一生。
云見山心頭一震,繼續(xù)接著往下看。
程忍冬,著名歷史學家,與田修斐一道撰寫了史學巨著——《開元大典》。
自古英雄多磨難,他的一生卻是充滿了悲情;古今人物多風流,回顧其一生,卻難覓肆意風流歲月。
幼時喪父,獨自一人來到書院求學。
他就讀的書院,彼時聲明不顯,不過剛剛初建,卻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云霧書院。
云霧書院由云氏夫婦所建,兩人無兒無女,一身心血皆傾注于書院。
后云夫中年落水而亡,云夫人更是將全部精力用于書院,是歷史上第一位教育投資家。
看到這里,云見山猛地明白過來,這書上所記載的時空,并沒有自己的存在。
“這難道就是當初天道預測到的盛世嗎?沒有穿越者,也沒有我。”云見山喃喃自語。
想不通這個問題,云見山只能先按下不表,接著往下看。
云霧書院培養(yǎng)了諸多人才,其中不乏著名歷史人物,這些人,既有賢臣能吏,文學大儒,也有書畫大家、一代名將。
如文學大儒田修斐、書法大家徐晨星、一代名將張全武、治水能臣呂彌、教育學家洛之源、畫之圣手蘇信源、一代賢臣寧文洲,這些后世人耳熟能詳?shù)拿郑允窃旗F書院的學生。
更不可思議的是,這些天才人物,和程忍冬一樣,全部出于同一時代,就讀于同一個書院同一個班。
這些改變了一個時代的天之驕子們,年少時皆在云霧書院就讀。
有人說,是這些天才人物成就了云霧書院,也有人說,是云霧書院成就了這些天之驕子。
對此,人們爭議了太多年,或許是這些同時代的天驕們光芒過于耀眼,縱使后來的云霧書院出了無數(shù)名人雅士、傳承千年不滅,也難以止住這個爭議。
對此,或許我們能從程忍冬的書信和其晚年留下的詩詞里,一窺他對云霧書院的看法,一探這位史學家悲慘的一生。
程忍冬一生,除了《開元大典》和與好友田修斐往來的書信,留存作品甚少。
一個名留青史的史學家,關于他的作品,卻少得可憐。
非因戰(zhàn)亂,非因遺失,而是因為,他從未動筆。
這位后世尊崇的史學家,大半生籍籍無名。
無論是少時為學生,青年為翰林,中年辭官游歷,晚年歸隱一方,皆十分低調(diào),留下的作品屈指可數(shù)。
《開元大典》面世后,震驚了整個晉國,一夜之間洛陽紙貴,一時之間,無人不知程忍冬之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