頓了頓,廖主編大手一揮,用一種揮斥方籌的氣勢說:“這可是我們《收獲》雜志創(chuàng)刊以來最高的記錄,就算是行業(yè)標桿《人民文學》也沒有此等壯舉!”
前兩天,廖主編代表《收獲》雜志去京城參加一個會議,在面對同行和《人民文學》的主編時,總算是神氣了一把!
入行這么多年以來,就這回底氣最足,最風光,這也是他剛從京城回來就想見見李恒的原因。
如今李恒在他眼里可是寶貝圪塔啊,要不是后面有巴老爺子撐著,他還真會擔心李恒會被別的同行給挖走。
李恒從廖主編神情中捕捉到了“得意”,謙遜說:“《文化苦旅》能有今日,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,要是沒有巴老先生和廖叔、老鄒你們撐著,我都不敢想象結(jié)局會是什么樣?”
他這話里有話,指的是版稅的事情。
假若沒有巴老爺子撐腰,他不說被行業(yè)封殺吧!肯定也要在低谷掙扎很長一段時間。君不見后世京城老王去海對面躲避了一陣么,很多大佬分析背后應(yīng)該和版稅有關(guān)。
作為第一個吃版稅紅利的京城老王,固然意氣風發(fā),但也要承受由此帶來的反噬代價。
廖主編人老成精,笑眼瞇成一條縫,指著麻袋轉(zhuǎn)移話題玩笑道:“每天寄往雜志社的信件太多了,一天兩個包裹的量,比《活著》刊發(fā)的時候還多,短短兩個月不到,社里已經(jīng)堆了快30麻袋。
我讓小鄒挑出了3麻袋給你送過來,你平時沒事可以當樂子翻翻,找點成就感。”
廖主編的意思再明顯不過:你選擇低調(diào)隱姓埋名,現(xiàn)在無法享受外面世界帶來的榮光,那就多翻翻讀者信,看看你自己現(xiàn)在到底有多火!
李恒彎腰掏了掏,發(fā)現(xiàn)這些信件來自全國各地,幾乎每個省市都有。不過查看了四五分鐘后,他又興致怏怏地收了手。
他生怕這里面又藏著一個黃昭儀,那就簍子捅大了。
廖主編喝完半杯茶,然后跟他嘮嗑起了正事。
第一件事是催稿。
沒得說,李恒立馬去書房取了6篇章給對方。
廖主編結(jié)果細細讀了幾頁,拍手叫道:“好!質(zhì)量還是一如既往的好,你大概什么時候能寫完?”
想到趙菁阿姨送給自己的140本書中,還有差不多60本書沒看完,李恒計算一番道:“一開始11月預(yù)計有點樂觀了,后面我得再好好打磨打磨,進度可能得緩一緩,應(yīng)該在12月中旬、最遲12月底會完本?!?/p>
12月能完成么,這已經(jīng)超出了廖主編的心理預(yù)期,當即表示支持:“好飯不怕晚,還有時間,你耐心把最后階段收尾好,到時候我?guī)闳グ屠蠣斪幽抢锶ヒ惶恕!?/p>
聽到見巴老先生,李恒樂呵呵說行。
稿子的事說完,廖主編又講起了此行第二件大事,“每天都有很多電話打到雜志社,強烈要求盡快出《文化苦旅》單行本,這次的呼聲比《活著》出刊的時候還高,其中不乏一些老教授和知名人物,巴老爺子和社里對此十分重視,我這回來就是跟你事先說一下,你心里有個數(shù)?!?/p>
可能,大概,廖主編是算到了他對5%的版稅有些不滿了,所以才特意來廬山村一趟。
剛才廖主編的話看似什么實際內(nèi)容都沒說。但精明如李恒,還是摸到了對方的核心要義,摸到了增加版稅比例的曙光。
對待李恒這種大才嘛,巴老先生也好,廖主編也罷,都是愛惜的。但版稅比例畢竟涉及到《收獲》雜志的核心利益,所以還是李恒自己主動提要求比較好。
廖主編此番來,算是一個態(tài)度,算是一種誠意,免得將來雙方因為版稅問題鬧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