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沒答應(yīng),也沒說不答應(yīng),而是拉著堂三叔到了角落里,問道:“三堂叔,啥情況?怎么不許我跟他打?放心,我即便贏不了,也絕對不會輸。”
這點把握,他還是有的,他承認(rèn),把功夫練到宗師級的,這世上絕對有,如詠春拳葉問,那在詠春拳這個功夫上絕對練到家了,無人能及,說達(dá)到宗師級不過分吧?
其他人也一樣,把自己的看家本領(lǐng)練到進(jìn)無可進(jìn)了,練到宗師級,肯定有,他雖然把馬伽術(shù)練到宗師級了,可也沒自大到瞧不起天下人。
蘇宇重生前看過一篇報道,說現(xiàn)在的功夫,真的能像古時候說的那樣嗎?不求飛檐走壁,但歷史上記載的武狀元,那樣也很恐怖了。
據(jù)說考武狀元,有幾項必考的,單拿出一項來說,耍刀,清朝就分為幾個檔次,第一類刀重八十斤,一百斤,一百二十斤,三個等級,到了光緒年間,能加到了180到300斤。
光緒十八年武狀元卞賡殿試時舞動的大刀則重達(dá)360斤,因其舞動如飛,被光緒欽點為武狀元。
這可是近代史,且真實發(fā)生的,霍元甲厲害吧?據(jù)說打不過一個武進(jìn)士,可見武狀元多厲害,畢竟武狀元比皇帝還少,就可見武狀元多難獲封了。
能把三百六十斤的大刀舞動如風(fēng),可見五百斤在他手里也能輕松提起,這是常識啊,你能提起八百斤,才有把握舞動五百斤的刀,你能提起八百斤,但你舞動不了八百斤的刀。
除非你有千斤之力,能舞動三百多斤的刀,那他自身的力量,起碼能提起五百斤。
否則提起都用盡全力了,怎么舞動如風(fēng)?怕是一個甩刀就把自己帶飛了。
所以你說蘇宇敢小瞧天下人嗎?
而蘇宇看的這篇報道,是采訪的武行名人,也就是從小學(xué)練武功的一些前輩,他們雖然自身不算什么高手,都是花架子,但他們年紀(jì)大,接觸過這方面,正所謂沒吃過豬肉,還沒見過豬跑嗎?
蘇宇記得,那些人是這么回答的,能不能練出歷史上記載的那種武狀元的實力,不取決于真假,而在于制度的改變。
當(dāng)你唯一提高階級的方式,就是通過科舉和武行時,你沒得選。
既然讀書不行,那就只能練盡天下武,貨賣帝王家了。
當(dāng)你每天把練武當(dāng)上學(xué),年復(fù)一年,日復(fù)一日,你也能像古代記載的武狀元一樣,一位武打明星說過,一天練八小時,和一天練一小時,結(jié)果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七十年代,應(yīng)該算武行最后的輝煌了,起碼這個時代還有武館,還比較盛行,尤其是香江,練好武還有用武之地,起碼加入幫派有優(yōu)勢,能糊口啊。
他們是真的從小練到大,是真賣力的。
所以存在幾個宗師級武道家,也不足為奇,等這一代人去世了,武道落寞了,那才是真的武道凋零。
可蘇宇沒有小看其他武道宗師,可為什么敢說不會輸呢?
因為他自身被系統(tǒng)強(qiáng)化過,力量是其他人的數(shù)倍,速度是其他人的數(shù)倍,這是其他武道宗師比不了的。
正所謂大力出奇跡,同樣是宗師級,他力氣大,速度快,即便經(jīng)驗不足,也不至于敗北。
這就是他的底氣,莫說對面的老頭不是什么武道宗師,就是真遇到了武道宗師,蘇宇也不懼,論經(jīng)驗,他不行,但論力氣加成,他開啟力拔山河,五千斤巨力了解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