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誰???陳伯吹還是孫幼軍?”
這兩位都是著名兒童作家,而且也都擅長寫動物。
陳伯吹資歷更老,曾是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副社長,代表作《一只想飛的貓》,他兒子陳佳耳教授還是魏平安在北大的同事,研究核物理的大牛,因為這層關系呂曉燕曾給陳老寫過信約稿,陳老說:下次一定。
而孫幼軍年輕一些,算是魏平安的師兄,50年代北大中文系畢業(yè),60年代就在《兒童文學》發(fā)表作品,《小布頭奇遇記》和之后創(chuàng)作的《小貝流浪記》是他的代表作。
通過魏平安的關系,呂曉燕進入《兒童文學》后第一個月就拿到了孫幼軍復出后的首作《神筆和筆帽兒的故事》。
之后孫老師就成了呂曉燕的重點工作對象,魏平安還以為她成功從老孫手里摳出了第二篇呢。
然而正常作家寫得都慢,孫老師至今還沒動靜。
呂曉燕搖搖頭,上桌后得意道:“你肯定想不到,這是小明寫的!”
“??!”父子女三人齊聲驚訝。
呂曉燕很滿意他們的表情,又道:“而且是昨天一晚上寫成的,我們金主編說寫得非常優(yōu)秀,不用改了,甚至都可以直接改成動畫片給小朋友們看了?!?/p>
魏平安不可思議道:“解放哥說小明語文成績好,但我沒想到能這么好??!所以他是過稿了?”
“當然,而且還要重點推薦呢?!?/p>
魏平安又問:“那能有多少稿費啊?”
他覺得18塊5的工資實在緊吧了一些,小明都18歲了,如果談個對象肯定不夠。
“稿費嘛,新人就不要想太多了,不過明天我要跟小明見一面,聊一聊,以編輯和作者的身份。”
……
這時魏明和喬楓已經(jīng)來到了位于海店路的學校南大門。
進入門崗房內(nèi)后,楓哥跟兩位保衛(wèi)員打了聲招呼,然后就帶著魏明打開了一扇門,沿著有些昏暗的樓梯來到了地下室內(nèi)。
北大的保衛(wèi)員們幾乎都住在這里,有好幾間宿舍,一個廁所,一個水房。
喬楓推開一扇門后,房間很小,只容得下兩組上下鋪,一張桌子,四把椅子,里面現(xiàn)有兩人,一個正在看書,一個在舉啞鈴。
見喬楓進來,兩人立即停下手上的事起身問好。
“喬隊!”
“喬隊。”
喬楓簡單介紹了一下新人魏明,又為他引薦:“這個一身肌肉的小伙子叫趙德彪,以前在什剎海體校練過,這個戴眼鏡的書生是梅文化,他們都是回城知青。”
魏明懂了,大家都是臨時工~